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2小时前
新疆素有“瓜果之乡”的美誉,独特的光热和水土资源孕育出品类丰富、质优味佳的特色林果。除了吐鲁番葡萄、库尔勒香梨、哈密瓜、阿克苏苹果等明星产品,新疆的新梅、无花果、石榴等果品也在近些年加速“出圈”。
近日,记者在新疆采访,看到一些地方在对口援疆力量帮扶下深挖特色果品资源,不断延长产品产业链、塑优产品品牌,将一颗颗甜蜜的果实变成了当地群众的“致富果”。
跳出农业抓农业
伽师县是塔克拉玛干沙漠西缘的一块绿洲,水土光热资源得天独厚,被誉为“中国酸梅之乡”。其出产的新梅色泽艳丽、肉厚汁多,品质佳且耐储运。如何让这些优质的新梅走出新疆,为地方发展和群众增收助力?
在广东援疆队伍的帮扶下,伽师县的新梅产业沿着“跳出农业抓农业、全链条思路抓产业”的工作方针走出了一条全产业融合发展之路。
“新梅在伽师县有十多年的种植历史。我们来到伽师后,致力于帮助伽师新梅从原来的单一种植业向产品深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发展的方向转型。”广东援疆前方指挥部驻伽师县工作队队长、伽师县委副书记伍聪颖介绍,在做大一产方面,伽师县紧抓品种培育、精细管护和标准化生产,推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变,不断提升伽师新梅的市场竞争力。
有了好果子,如何产生高价值?在伽师县的粤伽新梅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产品展示区,新梅酱、新梅干、新梅汁等品类丰富的新梅产品。“我们引进和扶持多家新梅加工企业,让他们能够在伽师落地生根,从而助力新梅产业链更加完善和壮大。”伍聪颖说,目前,随着一批知名企业相继落地,伽师已经形成了集种植、采摘、分选、包装、加工、冷藏、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
伽师县联合各大食品加工企业开发的各种新梅产品。本报记者王明昊摄
在新疆,像伽师县这样立足资源潜力,打开思路做好农文章的例子还有很多。阿图什市所产的无花果果肉饱满、质地细腻,口感软糯多汁,甜而不腻,有“新疆糖包子”之称。阿图什市的阿孜汗村更有“中国无花果之乡”的美誉。
但“糖包子”却一度让阿孜汗村民备尝苦涩滋味。“无花果易坏,难以保存。从前我们都要半夜三四点起床去摘无花果,赶在早上拉出去卖,但因为销路没有打开,效益也不好。我们只能把卖不出的无花果做成果干、果酱储存。”阿孜汗村村民古再丽努尔·吐尔洪说。
从2020年开始,江苏援疆队伍累计投入1.01亿元援疆资金,从无花果文化的角度破题,持续优化村庄环境、丰富业态、完善功能,走出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阿孜汗村先后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称号,并于2022年被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多谋良策塑品牌
将农业做大最强,关键还要落到做品牌上,优质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就是推动地方发展的不竭动力。这一点,在许多援疆干部规划的产业发展蓝图中占有重要位置。
伽师县以展销会、推介会、品牌合作、文创开发等方式为抓手全力塑优新梅品牌。今年7月11日至7月28日,伽师县举办新梅万里行推介活动,横跨北京、上海、广州等21座核心城市,举办21场推介会,与21家水果批发市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伽师新梅的市场开拓铺设坚实的道路。此外,伽师县还充分发挥广东援疆优势,围绕广东佛山醒狮文化和伽师特色产业,开发新梅陶瓷、“梅美眉”“瓜墩墩”微信表情包、新梅U盘、新梅水杯等文创产品,打造“新梅小镇”1个,主题民宿、农家乐、休闲农庄等30余家,“梅好驿站”、新梅广场成为热门“打卡地”。通过这各种主题的二次传播,为伽师新梅引来流量、提升关注度。
阿孜汗村则全力打好文化牌,以文化之力感染和吸引更多人。在阿孜汗村的主干道两旁,充满民族特色的建筑内包罗多样业态,刨冰摊、烧烤铺、水果摊……浓郁烟火气息中,不少游客往来游览消费。越过街道旁的民居,百年无花果果园郁郁葱葱,饱满的果实缀在枝头,一条蜿蜒的木栈道从其间穿过,三三两两的游客正着嗅清新果香,坐在长廊上休憩或对着果树拍照打卡。
阿孜汗村的百年无花果园中,游客正在观赏休憩。本报记者王明昊摄
“原来的阿孜汗村基础设施落后,环境脏乱差,是一个贫困村。”江苏昆山援疆工作组干部、阿图什市住建局副局长盛熊灵介绍,在援疆工作组的帮助下,阿图什村将无花果产业与阿图什特色文化相结合,按照“一户一特色,一户一设计”的理念,对村庄风貌进行升级改造,经过几年的努力建设,如今,游客不仅能在这里深入了解历史悠久的无花果文化,还可以体验充满民族风情的歌舞文化、工匠文化和馕文化。
“白天数十辆大巴车载着外地游客过来旅游,晚上附近的居民把这里当成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村子里的旅游业越来越红火。”阿孜汗村党支部书记张雪峰说,除了帮助改造村容村貌,援疆队伍还帮助阿孜汗村加强宣传推广,广拓销路。如今,由无花果串联起的一系列新业态、新场景让阿孜汗村的文旅品牌声名远扬。
就业增收共富裕
无论是延长产品产业链还是塑优产品品牌,发展的根本目的都是增进民生福祉。特色果品产业发展壮大,为不少新疆群众提供了就业机会,一些人或是进厂打工赚工资,或是自己开店当老板,在家门口实现了增收致富的美好愿景。
古再丽努尔·吐尔洪曾在外地做过几年布料生意,家乡的旅游业发展起来后,她决定回乡创业,在自家的无花果果园旁开起一家农家乐。“到我这里体验无花果采摘、吃民族特色饭、观赏民族舞蹈表演的游客络绎不绝,旺季最多一天能接待800人。”古再丽努尔·吐尔洪说,目前得益于阿孜汗村无花果的品牌优势,自家的无花果不愁销路,随时采摘随时都能卖出。去年一年,家中鲜果销售、加工以及农家乐的经营收入共有约60万元。
“得益于援疆队伍的帮扶改造,现在阿孜汗村的名气越来越大,可以说村里家家户户都吃上了‘旅游饭’。”张雪峰介绍,5年前阿孜汗村村民的人均收入不足1万元,2024年达到了1.8万元,村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粤伽新梅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工人正在分拣新梅。本报记者王明昊摄
在粤伽新梅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冷链仓储智能分选区,一群工人正熟练地将采摘来的新梅分拣装箱。“现在正值新梅采摘季,这两个月的临时用工大概在500人左右,按照具体工作量,工人每天大概可以拿到130元到200元不等。”喀什百果安达智慧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郭海军说。
“我们的产业园不仅帮助附近许多群众解决就业问题,还通过开展新梅讲堂、新梅实训、新梅种植等示范课程,常态化办班培训,培养了‘土专家’‘田秀才’1.7万余人,让更多农民掌握了规范生产和管护技能,提升增收致富本领。”伍聪颖介绍,放眼伽师县来看,新梅产业增收富民的成绩也十分亮眼。目前,伽师县新梅种植面积57万亩,2025年挂果面积45万亩,预计产量41万吨、产值80亿元以上,带动人均收入1.9万元以上。
编辑:李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