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视听09-20 17:41
在塔城地区额敏县额敏镇塔斯尔海村
640米的榆柳巷内
居住着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等
9个民族32户人家
在这里,发生了很多动人的故事
一碗汤揪片 一个捡来的“爸爸”
因为一副热心肠,马新华被榆柳巷的邻居们亲切地称呼为“马大姐”。
2004年冬天,马新华在街头遇到了无儿无女的老人杨吉春,寒冬腊月的连顿饭都吃不上。马新华没多想,就把老人带回了家。爱人米吉提在厨房忙活一阵,端出了一碗热气腾腾的汤揪片。老人捧着碗,眼泪湿润了眼眶......从此老人就在马新华家安顿下来,一住就是21年,马新华亲切地称他为“杨爸爸”。
在马大姐家的院墙上,挂着这样一张全家福:汉族的“爸爸”、回族的马大姐、维吾尔族的丈夫、哈萨克族的“弟弟”和“儿子”,10口人,4个民族,一家人其乐融融,幸福的笑容洋溢在脸上。
延续了四代人的邻里情
巷子里还有两个对门邻居林忠东和库尔鲁西·乌斯曼,他俩的邻里情整整延续了四代人。
1964年,林忠东的父亲带着一家十几口人来到榆柳巷落户安家,跟库尔鲁西大哥家做了对门邻居。
有一回,林忠东的妻子出车祸进了医院,当时女儿才3岁,林忠东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生活全乱了套。库尔鲁西的妻子阿达列提·马木提知道后立即赶来帮忙做饭洗衣,照顾孩子……
还有一回,库尔鲁西的儿子不小心摔伤,担心住院要花不少钱,急得要卖家里的牛,林忠东立刻送去5万块钱......
就这样,邻里间的点滴友善温暖着彼此的胸怀,也从林忠东的父辈一直延续到了林忠东的子辈。如今,两人的孙辈一起上学,也成了好朋友。一份邻里情,整整温暖了四代人。
榆柳巷不长,却用柴米油盐写就幸福的连载,巷口的那棵榆柳树见证着枝叶相依,根脉相连。
抬头望,全疆处处是这样的“榆柳巷”,它们经纬交织,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绣进生活的一针一线,让团结像空气,看不见却一刻不离;又像天山的雪水,汇成千万条溪流,共同奔向辽阔的祖国大海。
新疆广播电视台/丝路视听
记者:刘嘉容 郑晋哲
塔城融媒体中心 张晓彤 宋淼 努尔卡西
额敏县融媒体中心 高甜
配音:杜威
统筹:李路遥 王存英
一审:余飞
二审:丁茜
三审:肖亚丽
编辑:郑晋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