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融媒体中心12小时前
8月23日,在会展吾悦广场,消费者走进店内购物。(记者石磊摄)
秋高气爽,市民游客漫步街头寻找特色美味;节假日里,购物中心和特色街区的活动精彩上演;即将进入“金九银十”销售旺季,商超将热卖商品摆放在醒目位置;机场火车站,出行的客流一拨接着一拨……这一幕幕正是乌鲁木齐消费市场的生动写照。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年来,乌鲁木齐消费领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观念不断提升,消费品类和场景越来越丰富,实现了从“吃饱穿暖”到“价值实现”的变迁。消费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消费结构逐步迭代升级,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乌鲁木齐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乌鲁木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232.31亿元,比1955年增长918.6倍,年均增长10.4%,彰显出消费拉动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消费贡献不断增强
自治区成立之初,乌鲁木齐商品供给不足,物资紧缺,当时采用“国家统一分配调拨”和“有计划收购少量地产品及农副产品投放市场”等方式组织货源,虽然基本保证了居民日用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供应,但是经济发展缓慢。
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家一系列扩大内需、搞活经济的宏观调控政策的强力推动,乌鲁木齐完成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消费品市场得到快速发展。
乌鲁木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自1985年突破10亿元以后,1999年突破了100亿元,2014年突破了1000亿元,2024年达到1232.31亿元,比1955年增长918.6倍。
乌鲁木齐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积极推出扩大消费需求政策举措,供需适配性不断提高,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发展,消费市场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作用日益凸显。
在95岁高龄的石树华老人记忆中,20世纪六七十年代物资缺乏,人们只能在商店购买必须生活用品。当时友好路上的商店品牌打得响亮,它的出现和存在不单单是保障供给,也为当时的人们带来了最新最快的讯息。
1958年,在友好路上有一排低矮的平房,这里经营销售食品、百货等日用生活用品,也有药店、刻章、配钥匙等商户。
1987年,友好路的商店在原址上改扩建。1989年,友好商场建成开业,一度成为新疆人气最高的百货商场。
石树华老人也是最早一批友好路商店的员工,她曾是一名裁缝。老人回忆道,许多人从周边赶来,在气派的友好商场参观、购物。
“当时来到友好商场,人们排队在回旋楼梯、假山喷泉前拍照留念,这在当时十分盛行,我家里还留有几张那时的照片。”家住友好商场南巷的居民孙印生回忆道。
时间来到20世纪90年代,乌鲁木齐商业发展迎来了新机遇。
1993年友好商场改制成立了乌鲁木齐友好商场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1998年实施资产战略性重组,与天山百货大楼强强联合,组建了新疆友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如今,新疆友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形成了全疆9城14店的庞大商业规模,是新疆老字号品牌,也是全国百强商业企业集团之一。
截至目前,乌鲁木齐已拥有规模以上商场42家、规模以上超市38家,为消费者创造了舒适愉悦的实体商业零售空间。
漫步在乌鲁木齐城市街头,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商场超市、购物中心、商业综合体等点亮商圈,国际品牌、潮流服饰、美食餐厅等应有尽有,彰显着城市的繁华与活力。
收入水平稳步提高 消费结构持续优化
自治区成立初期,乌鲁木齐城乡居民收入虽然在增长,但始终徘徊在较低水平。
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经济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百姓,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完善,城乡居民收入呈现出持续的快速增长态势。
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乌鲁木齐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1779元,较1978年的446元增长115倍,年均增长11.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836元,较1985年的158元增长194倍,年均增长12.4%。
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长,推动生活质量持续提升,更让消费有了底气。
家住天山区解放北路社区的退休老人周青竹说,他出生于1960年,小时候家里买东西主要以满足吃、穿等基本生活为主。1983年自己结婚时,才第一次买了金戒指,欢喜了好久。后来,随着物质文化生活快速提高,不仅能买到全国各地的商品,还能买到国外的商品。
“我在家门口的超市、便利店,就能买到所有生活用品,超市还有国外商品区,真是实现‘买全球’了。”周青竹说。
穿越70年历史长河,乌鲁木齐消费品种类增多、结构改善、品质提升,已经从基本型消费向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攀升,向多元化消费发展。
近日,乌鲁木齐汇嘉时代超市北京路店经过胖东来指导调改后开业了。上午刚营业,就有许多市民已提前在超市门口排起长队。
临近午时,超市内人潮涌动、热度不减。熟食区的香气扑面而来,小龙虾、甜皮鸭、郭记香肠……各色美食成了吸引顾客的“流量王”。胖老汉椒麻鸡、天莱香卤牛肺等“疆味”商品也能满足本地顾客的口味需求。
超市内还首次设立了“胖东来自有品牌专区”,DL鲜榨果汁、高效洗衣珠等多款胖东来自有品牌商品集中亮相,让乌鲁木齐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便捷选购到享誉全国的胖东来口碑产品。
北京路汇嘉时代超市店长谢新萍说:“我们希望将全国性的零售升级经验带到乌鲁木齐,积极打造辖区零售标杆门店。”
全新的“胖改店”成为“家门口的幸福补给站”,这一探索为实体零售转型提供了宝贵样本,也为“宜居之城”的画卷添上温暖而鲜活的一笔。
多元化经济协调发展 商业经济百花齐放
改革开放后,市场经营主体快速分化,新的经济成分大量涌现,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民营经济、港澳台及外商投资等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参与商业经营,多元化的市场格局逐渐形成。
进入20世纪90年代,乌鲁木齐更多的消费领域市场化改革步伐加快,商品市场体制逐步确立完善,非公有制商业蓬勃发展,私人企业以其经济方式灵活、拾遗补缺能力强等优势,成为推动消费市场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消费市场供给丰富多样,市场经营主体日益呈现多元化格局。
数据显示,乌鲁木齐国有经济消费品零售额由1955年的0.71亿元提高到2024年的136.37亿元,年均增长7.9%;非国有经济消费品零售额由0.42亿元提高到2024年的1095.94亿元,年均增长12.1%。
1994年,在八钢一家不足30平方米的土坯房里,青年时代的张文凯成立了意达批发商行,开启了创业之路。
2002年,张文凯成立了乌鲁木齐市好幸福超市有限公司,进一步拓展了业务范围。2009年,这家公司成功收购了好家乡旗下的好好先生便利店,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每日每夜便利连锁品牌。时至今日,每日每夜品牌已拥有680余家连锁便利店、20余家社区生鲜店。
如今,乌鲁木齐所有制结构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流通领域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呈现百花齐放的景象。
2016年,乌鲁木齐首家万达广场正式开业,开业当天客流量达15万人次,销售额突破1500万元。如今,珠海万达商管集团乌鲁木齐城市公司运营万达广场8家,在乌鲁木齐开业了4家广场,年客流近5200万人次,同比增长8%,销售突破34亿元。
珠海万达商管集团乌鲁木齐城市公司总经理龙湘鞍介绍,乌鲁木齐经开万达广场经过8年深耕,2024年销售额破14亿元,日均客流4万人次,已引进15家品牌新疆首店,全年策划营销活动400场以上。
今年,经开万达广场将打造全疆首个“谷里谷气”二次元街区,联动B站、腾讯动漫等,引入全新餐饮首店9家,预计年轻客群占比将突破70%。
近年来,乌鲁木齐商业经营业态多样化与消费需求的多元化、个性化,推动了商业零售、餐饮、休闲养生、娱乐文化、教育等多种服务功能的城市商业快速发展。
市场体系逐步完善 多种业态蓬勃发展
当夜幕降临,乌鲁木齐摩界文创旅游园区汇聚众多游人,园区内灯火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生动的“人间烟火画卷”。
在乌鲁木齐,越来越多的文旅园区成为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热衷的打卡地,品美食、看演出,成为来乌鲁木齐旅游的新潮流。
乌鲁木齐摩界文创旅游园区内的“日落商店”,是一家经营日咖夜酒和简餐的餐酒吧。“日落商店”主理人黄宣介绍,在摩界文旅园区和摩界969园区各有一个店,每个店都有130多张桌子,节假日期间每天可以翻台两至三次,“很多顾客都是慕名而来,年轻消费者占比超八成。”
来自武汉的游客程以航说,早已查阅乌鲁木齐游玩攻略得知,一定要打卡这里时尚现代的酒吧,体验乌鲁木齐人的潮流玩法。
从夜间经济到赛事经济,从文旅融合到数字消费,乌鲁木齐立足优势和特色,围绕消费者需求,推动一批多业态融合的消费场景持续“上分”。
乌鲁木齐各大商场等综合体也在不断探索新的融合模式。
即时零售、网络销售等新零售模式在乌鲁木齐不断涌现,不仅显著提升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还催生了大量新兴消费热点。
从以美食、购物为主的传统消费业态,到融合文化、旅游、演艺、体育等新兴消费业态的升级版,乌鲁木齐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为人们提供更高品质、更有特色的服务供给。
乌鲁木齐已入选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获批2025全国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城市,着力培育消费新场景,打造新的消费增长点。
日前,《2025年乌鲁木齐市提振消费实施方案》印发,提出了8个方面24条政策举措,激发消费市场活力。
乌鲁木齐消费市场规模日益扩大,消费结构持续优化升级,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起到重要作用。随着消费新业态蓬勃发展、新模式层出不穷、新场景不断涌现,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将继续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讲述:消费就要追“新”赶“潮”
今年,乌鲁木齐位列暑期国内游热门目的地第三位。
夜幕降临,乌鲁木齐商业活力更显璀璨。作为新疆夜间经济示范街区,乌鲁木齐摩界文创旅游园区是一番热闹非凡的“烟火气”:外广场演艺舞台的精彩演出吸引市民驻足欣赏,餐吧、酒馆等店铺座无虚席。这种“商业+文化+体验”的融合发展模式,不仅丰富了市民的夜生活,更培育了城市新的消费增长点。
“今年园区客流量同比增长30%,且外地游客占比增多。”新疆摩界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付雷说。
与父辈不同,付雷参加工作后并不追求“安稳”,而是投身到自主创业的道路上来。创业初期,他接触的是餐饮行业,把成都、重庆等地的知名火锅品牌引入了新疆。
由于多次往返新疆与北京、成都、重庆等地,付雷发现国内其他城市利用老旧厂房改造的街区,既能保留城市记忆,又拓展了城市新
空间,于是萌生了在乌鲁木齐改造老旧厂房的想法。
“那时候最火的当数北京的798、成都的东郊记忆,我们乌鲁木齐为什么没有?”付雷一句话点醒了自己,也找到了创业的新方向。
在水磨沟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新疆摩界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将新疆南湖铸造厂投资改造成为摩界文创旅游园区。如今,园区有餐饮、娱乐品牌100余个,带动街区周边商户改善经营60多家。
今年,这家公司运营改造的摩界969文旅公园一期项目已营业,二期预计10月份完成。园区依托原北郊客运站的历史底蕴与区位优势,构建集文化体验、商业消费、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文旅空间。
“一期已展现强吸引力与集聚效应,成功引入55家餐饮、娱乐、购物等多元业态的优质商户。”付雷介绍,二期项目以“酒吧盒子”为主题,充分借鉴上海、重庆等地风格打造,2万平方米空间将容纳40余家酒吧。
在付雷看来,通过精准捕捉年轻群体对个性化、体验式消费的需求,传统商业空间被赋予文化社交属性,既丰富了消费供给,又让历史文化资源“活起来”,实现商业价值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多说一句:消费“马车”跑出加速度
自治区成立70年来,乌鲁木齐消费市场规模从涓涓细流到滔滔江海,书写了一部波澜壮阔的繁荣史。
2024年,乌鲁木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232.31亿元,比1955年增长918.6倍,年均增长10.4%,这串数字背后是消费驱动经济转型的生动实践。
从凭票购买日用品到琳琅满目的各色商品,从商场里的排队购物到网络上的一键下单,从走村串巷的挑担货郎到送货上门的快递员……如今,消费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驱动力,也见证着乌鲁木齐人的幸福升级。
站在新起点,乌鲁木齐持续深耕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消费“马车”必将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编辑:李杨
网友96619
2025-08-27
👍
予
2025-08-27
👍
网友68895
2025-08-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