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7小时前
7月1日,为期4个月的钱塘江禁渔期正式解封。零点刚过,在杭州市西湖区双浦镇袁浦码头等沿江停靠点,辖区内52艘渔船在修整后再次起航,驶向钱塘江深处。清晨4点,满载而归的渔民们合力把渔获抬下船,刀鱼、白鲢、包头鱼等今年第一批江鲜“上市”。
零点抢鲜
第一天鱼还不多
东江嘴村村民华柏松翻动着布满老茧的手指,把红砖块用塑料绳捆出十字结再钉进渔网,这样的精细活他已经做了一周。“割了130块砖,一张网上要缠10到20块,缠完10多张网手腕酸了三天。”
开渔这天零点刚过,华柏松和其他几个村民就各自忙活上了。浪越大鱼越不好抓,第一网他撒在了钱江一桥下面,“我运气算不错,找到了一个水流比较平缓的地方。”华柏松说,去年第一天赚两三千是有的,估计今年也差不多。
“只有五十斤,还是少了一点。”同村的郑师傅也在凌晨出发,早上5点不到回到码头,捕回来的鱼获里面,白鲢最多,水箱里还扑腾着三四条包头鱼和小刀鱼。
另一条船上的周师傅就没那么走运,“确实不好抓,前几天雨水多,江里的水流还是有点急的,我都没地方下网。”从凌晨一两点到四点多,他只抓到了几条包头鱼,而价格最高、味道最鲜美的刀鱼还一条也没见到。
靠岸把鱼一卸,周师傅又掉转船头驶向江心,他要再去之江大桥下面试试。这位老渔民说,只希望能多抓点鱼,早点收工。
刚开市就抢完
刀鱼300元1斤
在码头对面,村民们刚下渔船又摆起了鱼市,新鲜渔货在这里送上食客们的餐桌。摊主郑师傅正把刀鱼从保温箱里拿出来,抓鱼、称重、除内脏、装袋,虽然休息了4个月,他这一整套流程做起来很是麻利。
“现在最好卖的肯定是刀鱼呀,做法也简单,上蒸笼蒸5分钟就可以。”郑师傅说。但是刀鱼出水就死,“还是建议早点来买,晚了恐怕就从江鲜变‘咸鱼’。”村民们坚持凌晨捕鱼、清晨送市,为的就是让老主顾尝到那口“带江风”的鲜甜。
禁渔期刚过,食客们的热情高涨,大家往往一问价,就果断出手。不到八点,郑老板的鱼摊上大部分鱼已经被买空,还剩几条白鲢。“第一天鱼还不多,想争第一口鲜的要趁早了。”转塘来的顾先生四点刚过就等在了江边,在回来的第一艘渔船上挑走了4条刀鱼,就是来买刀鱼尝鲜的,他说。刀鱼按照体型大小价格也不一样,小刀鱼价格在四五十、五六十元一斤的都有,更大的要三百多元一斤。
除了清蒸,刀鱼的吃法也多。汪曾祺在《鱼我所欲也》篇里写:刀鱼极鲜,肉极细,但多刺。张爱玲也写:有人说过‘三大恨事’是‘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刀鱼的刺,比鲥鱼还多,确实值得一恨。而在会吃的食客看来,除了吃这鱼肉一口鲜,把鱼骨拆出来放进油锅炸松,也别有一番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