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视听11小时前
新疆广播电视台/丝路视听讯(阿勒泰台 通讯员:古丽娜 塞力克 姚晨)十八年风雪邮路,他用执着与温暖连接山里山外四月的喀纳斯,积雪渐融,嫩绿的小草在山坳间悄然生长,清新的泥土气息弥漫在空气中。
4月22日清晨7时,阿尔泰山脉还笼罩在浓重的夜色中,零下20℃的寒风裹挟着雪粒拍打着车窗。49岁的木哈买提别克・木哈买提哈力呵出白雾,用冻得通红的双手将最后一捆包裹搬进邮车。墨绿色的厢式货车在星光下泛着微光,车身上“人民邮政为人民”的红色字样,与他胸前的党徽一同在风雪中闪耀。
18年来,木哈买提别克始终风雨无阻,独自一人驾驶着邮车,穿行在这条蜿蜒的邮路上。每年,他投递的各类邮件近万件,从未延误过一个班期,也从未丢失过一份邮件,投递准确率高达100%。这条邮路,是他用岁月编织的 “绿色丝带”,承载着无数人的期待与牵挂。
这条往返448公里的邮路,木哈买提别克已走过6570个日夜。从布尔津县城到禾木、贾登峪、喀纳斯,沿途要翻越海拔2800米的萨尔阔布垭口,穿越被牧民称为“鬼门关”的大风口。
冬季暴风雪封路时,能见度不足5米;夏季融雪洪水常冲毁路基,车轮深陷泥潭是家常便饭。2023年1月那场持续三天的特大暴风雪中,他的邮车被困在冲乎尔山谷,仪表盘显示室外温度低至零下35℃。在驾驶室蜷缩一夜的他,靠着啃硬如石块的冻馕充饥,用体温一点点焐热结满冰霜的方向盘。
“这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木哈买提别克擦拭着邮车挡风玻璃,露出憨厚的笑容。车斗里整齐码放着各类包裹,最上层的保温箱里,是特意为高血压牧民代购的降压药。这些年,他自学了简单的汽车维修技术,工具箱里常备着扳手、螺丝刀和发电机零件。“邮路等不得,学会自己修,才能把邮件准时送到乡亲手里。”他掀开后备箱,急救箱、针线包、防滑链一应俱全 —— 这是他为牧民准备的“移动百宝箱”。
在禾木村经营民宿的涂瑞仙,远远望见绿色邮车就快步迎上前:“别克大哥就像我们的‘及时雨’!上个月旅游旺季,直播间订单暴增,要不是他连夜送来新到的床单被套,我们就要失信客人了。”说话间,木哈买提别克已经熟练地将包裹分类,从怀里掏出小本子仔细核对地址。他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阿克布拉克村巴合提家孙子的奶粉”“禾木小学三年级热依扎的水彩笔”。这些年,他累计为牧民捎带物资超过8吨,相当于160头成年牦牛的重量。
木哈买提别克与邮政的缘分,早在儿时就已结下。8岁那年,他随家人从牧区搬到冲乎尔镇,镇邮电所悬挂的 “人民邮电为人民” 几个大字,深深印在了他的脑海里。1994 年,他在部队入党时,用哈萨克语郑重写下:“共产党员,就是要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如今,邮车的车轮丈量着岁月,邮包承载着千家万户的期望,他用青春和热血,诠释着新时代党员的忠诚与担当。
木哈买提别克的家乡冲乎尔镇,群山环抱,风景如画。他常说:“我有三个家,一个在冲乎尔镇,一个在单位,一个在路上。”2008 年底,因工作对调,他重返家乡,成为镇上唯一的邮递员,也让中断多年的禾木乡邮路重新畅通。
禾木村村民哈什至今还记得,2008 年邮车驶入村口时的场景。当木哈买提别克身穿绿色邮递员服,从后备厢抱出邮袋时,村民们一下子围了上来,纷纷询问:“你是邮递员么?”“你以后还来么?” 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大家激动地念叨着:“太好了、太好了!” 从那以后,木哈买提别克不仅是邮递员,还成了村民们的 “采购员”。他常常从县城给山上的村民代买各种生活物资,再把大家的土特产捎回县城。为了方便村民取货,他在手机里建了四五个微信群,快到村口时,就会在群里 “喊话”。每当他的声音响起,禾木村口总会传来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别克来了!” 村民们围上来,看着他像变戏法似的从邮包里掏出降压药、洗发水、彩色铅笔等物品,脸上满是喜悦。要是有村民没看到信息,他就会送货上门。如今,村里虽有了专门的邮政投放点,但他依然喜欢和路边的村民聊聊天,几句简单的问候,却能让大家心里暖意融融。
每年七八月,是阿勒泰牧区最特殊的时刻 —— 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投递季。对草原上长大的孩子来说,这份通知书是走出大山、拥抱世界的希望。木哈买提别克说:“每次送录取通知书,都是最让我兴奋的事!” 为了不辜负孩子们的期待,他常常骑着马在山间疾驰,即便两三个小时的路程让人和马都疲惫不堪,可看到孩子们接过通知书时绽放的笑容,所有的辛苦都烟消云散。在来来往往中,他和村民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邮路的变化,见证着时代的发展。2008年刚接手时,木哈买提别克的邮包里多是泛黄的信件和油墨未干的报纸,每周只有十几个邮件。如今,车厢里装满了直播设备、无人机配件、民宿定制的民族刺绣,日均邮件量从二三十件激增至七八千件。更让他骄傲的是,邮车装上了北斗导航系统,车轮裹着防滑链,手机里存着每个牧民的微信——曾经需要骑马三天三夜的邮路,如今柏油公路直通边境,绿色邮政标识牌在雪山脚下熠熠生辉。
“以前送一封信,能让牧民全家高兴好几天。现在虽然邮件变多了,但每份包裹里的期待从来没变过。”木哈买提别克抚摸着方向盘感慨道。仪表盘上,女儿送的小花挂件轻轻摇晃,与远处炊烟袅袅的图瓦村落相映成趣。
暮色中,完成哈纳斯村最后一单投递后,邮车再次启程,发动机的轰鸣声打破雪原的寂静,雪山渐渐融入夜色,唯有车灯照亮前方的道路,宛如一颗闪亮的星,指引着他继续在这条充满爱与责任的邮路上坚定前行。
一审:余飞
二审:裴翀
三审:徐浩宇
编辑: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