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18小时前
原标题:高质量发展“新”速度丨墨玉县“蓝色海洋”书写生态经济双赢答卷
央广网墨玉4月25日消息(记者姜茸 通讯员刘绍斌)在新疆墨玉县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浩瀚黄沙中,一片由光伏板组成的“蓝色海洋”正悄然改变着这片土地的命运。占地5843亩的新疆新华墨玉光伏电站,以年均发电量6500万度、减排二氧化碳6.37万吨的亮眼成绩,成为荒漠化治理与清洁能源协同发展的典范。
在墨玉县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浩瀚黄沙中,一片由光伏板组成的“蓝色海洋”正悄然改变着这片土地的命运 (央广网发 刘绍斌 摄)
墨玉县全年日照时数高达2700小时,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使其成为光伏发电的“黄金地带”。电站采用双晶硅电池板,如铠甲般覆盖沙丘,板下草方格编织成金色固沙网络,形成“光伏阵列锁黄沙,牧草茵茵映蓝板”的生态景观。这座“蓝色电站”年发电量可满足3.5万户家庭用电需求,相当于节约标准煤2.12万吨,其双面发电技术使光能利用率提升20%;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37万吨,同步削减烟尘、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量,为南疆地区“双碳”目标注入强劲动力。
光伏板不仅是“发电站”,更是“生态卫士”,其独特设计形成“遮阳伞效应”,降低地表风速40%、减少水分蒸发30%,为耐旱植物创造生长微环境。草方格固沙与梭梭种植相结合,板间栽植沙打旺、四翅滨藜等植物,植被覆盖率提升25%;借鉴“光伏+微咸水灌溉”模式,利用机电井抽取沙漠地下水灌溉植被,破解干旱区植绿难题,实现治沙面积1.1万亩。
光伏板不仅是“发电站”,更是“生态卫士” (央广网发 刘绍斌 摄)
光伏产业还为当地开辟“阳光致富路”。电站运维、板下种植等岗位吸纳200余名农牧民就业。土地租赁为村集体创收,形成“板上发电、板间固沙、板下种植”的循环经济链。项目带动周边光伏组件维护、牧草加工等配套产业发展,预计未来可形成年产值超5000万元的产业集群。壮观的“蓝色光伏海”更成为沙漠旅游新地标,实现生态景观与绿色经济的价值叠加。
工作人员检查电力设施 (央广网发 刘绍斌 摄)
墨玉县的光伏治沙实践,正是国家“三北”工程光伏治沙战略的生动缩影。电站站长赵晨龙说:“每一块光伏板都是生态卫士,每一度绿电都是可持续发展密码。”随着“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的推进,墨玉县计划将光伏治沙面积扩展至万亩规模,打造集清洁能源、生态修复、特色旅游于一体的沙漠经济示范区,让塔克拉玛干的每一粒沙都闪耀绿色希望。
编辑:阿衣去来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