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视听03-27 18:33
新疆广播电视台/丝路视听讯(记者郭云 阿布都艾尼·麦麦提)3月26日,自治区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昌吉回族自治州北庭故城遗址保护条例的决定》的决定,这个条例将于5月1日起颁布实施。而在前不久,新疆吉木萨尔县北庭故城遗址成功入选了国家首批重要大遗址清单,这标志着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进入新阶段。
北庭故城遗址位于吉木萨尔县城北偏东12公里处,是我国唐代至元代,新疆天山以北的行政中心城市遗址,这里曾是丝绸之路北道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重镇。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郭物2018年起担任北庭故城遗址考古发掘领队,故城遗址内城的东西南北门和外城,他都多次进行了实地踏勘。
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在这座千年故城里,一代代文博工作者在此探寻历史,深入钻研,逐步揭开了遗址的“真容”。在这里这里陆续取得了“悲田寺”刻字陶器残片、开元通宝钱币、莲花纹方砖、瓦当、铜质官印“蒲类州之印”等考古成果。
北庭学研究院文物修复师刘潇告诉记者,北庭故城出土文物大多属于唐至元代,修复时需严格遵循历史工艺,按照“最小干预、修旧如旧、材料要可逆”的原则精心处理。为了尊重历史原貌,对于其中一些未达成修复要素的文物,可以进行直接展示。
这些年,在国家和自治区的不断支持下,北庭故城遗址的开发保护走上快车道。2013年,北庭故城遗址入选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为集考古、科研、保护和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4年,北庭故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2021年,北庭故城遗址被列入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2025年2月,北庭故城遗址又成功入选国家首批重要大遗址清单。
遗址文物 文旅融合的鲜活载体
如今,北庭故城因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已成为各地游客的热门打卡点。去年当地就接待游客10.3万人次,旅游收入近143万元。自2021年起,由北庭故城遗址、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遗址博物馆、丝绸之路北庭故城遗址博物馆组成的北庭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启动了“数字北庭”项目。通过3D建模、虚拟漫游等技术,复原古城鼎盛时期的街市与佛寺,游客戴上VR设备就好像穿越在唐代的丝绸之路商队中。
2024年《新疆吉木萨尔北庭故城遗址保护条例》启动修订,首次将“数字扫描、虚拟现实”等科技手段写入条款,并明确文旅融合、研学教育等活化路径。数字技术的运用,让游客对遗址全貌以及出土的重要文物,有了全新的体验,也让千年故城遗址更有生命力和活力。
编辑: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