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视听04-22 18:14
新疆广播电视台/丝路视听讯(记者 李娜 于梦冉)你知道吗?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人们正在用“种树+种药”的方式,让荒漠变成“绿色银行”!沙雅县通过种植梭梭林防风固沙,更在梭梭根部嫁接珍贵药材肉苁蓉,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今天,就带大家看看这个“点沙成金”的奇迹!
政策加持 巩固“锁边”成效
在沙雅县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四级风天里,这片曾肆虐的流动沙丘,如今已被高约60厘米的梭梭“钉”在原地。2025年,新疆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生态治理列为年度生态建设的核心任务,以“一圈、两区、三线”为主战场,计划全年完成“三北”工程建设任务1194.01万亩,其中沙漠边缘阻击战面积844万亩。
沙雅县漠鑫开发有限公司种植梭梭已经11年了,最初每亩地投入成本超过5000元,对企业来说着实是笔不小的开支,加上回报周期长,企业曾一度入不敷出。为了加快推进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新疆配套出台的资金、用水、用地等“九条措施”,有效推动政策、资金、科技等支持向防沙治沙聚焦。一系列真金白银组合拳,让企业看到了“黄沙”变“黄金”的可能。
沙漠里种出中药材
为了发展沙产业,沙雅县提出“可持续公益的商业治沙模式”,引导企业发展经济价值高的沙生植物,在梭梭根部嫁接经济作物肉苁蓉。
生态价值+经济价值这个“黄金搭档”,为治沙带来新模式。目前漠鑫公司已嫁接1.7万亩肉苁蓉,对梭梭日常维护、采收肉苁蓉等工作,也为当地群众带来了就业。
打造沙产业生态圈
沙雅县金胡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和新疆医科大学药学院、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沙雅县人民医院共同研发,提升肉苁蓉的产品开发能力,现在研发出肉苁蓉化妆品、冻干片等产品。
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沙雅县已成功引进7家此类企业。这些企业采用“科研单位+企业+农户”的协同发展模式,共同打造了一个集沙区中药材展示、观光、教育、科研与生产于一体的示范区。预计2025年,沙雅县肉苁蓉产业产值可达1.5亿元。
从“绿进沙退”到“沙里生金”,沙雅县用智慧证明:治沙不是“烧钱”,而是“生钱”!每一棵梭梭都是希望的种子,每一株肉苁蓉都是致富的密码。这里的故事,是中国人向荒漠宣战的勇气,更是生态与经济的共赢答卷。
编辑: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