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视听14小时前
木妮拉·依明是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炉院街街道办事处的一名干部。平日里,她常和双胞胎女儿一同演奏琵琶,母女三人与琵琶结下的这份缘分,离不开一位老人,85岁的新疆琵琶演奏家王劲梅。
一曲琵琶缘,始于邻里情
“我接触琵琶已经36年了,从8岁开始跟着王劲梅老师学习,这一切都是机缘巧合。”木妮拉·依明的话语里满是感慨。当年,木妮拉·依明的父母从部队转业后定居乌鲁木齐市友好片区,隔壁住的正是影响她一生的新疆琵琶演奏家王劲梅。
“百万买宅,千万买邻”,这份邻里缘分让木妮拉·依明与琵琶结下不解之缘。儿时的她常被隔壁传来的琵琶声吸引,忍不住钻到王劲梅家聆听。“当时她见我总来听,就问我想不想学,我立刻说特别想学,就开始教我了。”木妮拉·依明翻出一张老照片,那是1989年她第一次拿起琵琶时,王劲梅为她拍下的瞬间。这张照片定格了木妮拉·依明与琵琶的缘分起点,而这份缘分的背后,是王劲梅与新疆音乐跨越半生的羁绊。
半生耕耘路,传承创新焕光彩
“我是1973年从重庆歌舞歌剧院调到新疆来的。”王劲梅回忆,初到新疆时,她发现弹琵琶的人寥寥无几,一个念头在她心中生根:“想让琵琶在新疆盛开鲜艳之花,希望把这门乐器传播到新疆的各民族之间。”
传承之路从非易事,王劲梅的破局之法归结为两个字:先学。为找到琵琶与新疆本土音乐的契合点,她一头扎进木卡姆研究室,“每天都听他们弹、听他们唱,拿着琵琶跟着弹,就是要找那个味道。”两年深耕后,王劲梅用木卡姆音乐创编出十几个琵琶曲目。
“她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琵琶事业上,教学、演奏、研究民族音乐融合,从不停歇。”王劲梅的女儿吴乐乐展示着一叠手稿,纸上的音符全是手写而成,“想出版专辑必须是刻字版,她每天熬夜伏案写,这只是一部分,总共30首都是这样一笔一划写的。”
1985年,王劲梅受聘为新疆艺术学院民乐系琵琶教师;1988年12月,她因在琵琶曲目研究与创编上的突出成就,当选为新成立的新疆音协琵琶学会首任会长。启蒙老师熊化兴特意来信称赞:“新疆民乐界和琵琶同行做得有声有色,难能可贵。”2002年,她主编的专辑《我爱新疆・琵琶曲三十首》,更是填补了琵琶演奏新疆本土音乐的空白。
薪火代代传,桃李满天下
2008年,王劲梅在阿克苏地区建立首个琵琶培训点。此后,新疆艺术学院、新疆师范大学、石河子大学、新疆和田学院等疆内多所高校先后开设琵琶专业,各民族学琵琶的学生越来越多。
王劲梅的女儿吴乐乐,自幼便跟随母亲学习琵琶,在琴声的浸润中成长,如今她已成为新疆琵琶弹奏与教学领域的骨干力量。她的学生遍布天山南北,这些学生学成后回到家乡,仍坚持琵琶的学习与传承,时常通过视频连线与吴乐乐沟通交流。
木妮拉·依明,也早已接过传承的接力棒。她不仅自己深耕琵琶技艺三十余年,更将这份热爱传递给了下一代,她的双胞胎女儿也考上了乌鲁木齐市第二中学音乐班,接过了琵琶传承的接力棒。“去年我和女儿们一起参加比赛,还获得了全国大奖。”木妮拉·依明笑着说,“琵琶是咱中国的传统弹拨乐器,我们爱它,我要继续把这份热爱传下去,让更多人听见琵琶的声音。”
如今85岁的王劲梅,面对故乡亲友“来新疆后悔吗?”的提问,总是坚定地回答:“不后悔。我在这里找到了专业发展的新路子,一生只要做成一件事情,就足矣。”
新疆广播电视台/丝路视听
记者:陈奕皓 郑晋哲
实习记者:李得俊 石洁 王吉
统筹:李路遥 王存英
一审:余飞
二审:丁茜
三审:肖亚丽
编辑:陈奕皓
网友89821
2025-09-22
👍🏻
赛提艾合白尔
2025-09-22
👍🏼👍🏼👍🏼
艾斯卡尔
2025-09-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