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TN4小时前
昔日“死亡之海”,如今已成梦幻般的绿洲;曾经历经艰险才能翻越的天山,现在20分钟即可开车穿过;奔腾咆哮的阿克苏河上,一座247米高的世界级大坝正在建起,为干渴的土地带来滋养……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在今日天山南北悄然发生、精彩呈现。
为面向海外展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年来的伟大建设成就,总台CGTN推出12集融媒体系列报道《天山新动脉》。多路记者深入乌鲁木齐、喀什、伊犁、阿克苏、博州等地,进入沙漠戈壁、田间地头、集市社区、工厂车间,用镜头记录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指引下,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历史性跨越。
治沙固绿:沙海变身能源“蓝海”
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喀什麦盖提县,曾是一片被称作“死亡之海”的荒芜之地,如今却已成为绿意盎然的森林、肥沃的农田和充满生机的新家园。麦盖提县防沙治沙中心党支部书记殷红海回忆,2005年他刚被选派到此工作时,这里的沙尘暴大到可以将他掀翻到空中。但大规模治沙工程启动后,今天的麦盖提县已沿沙漠边缘建成3万多公顷防护林。这条绿色长廊不仅是生态屏障,还守护了农田,带动了旅游业,正在重塑新疆迈向现代化的发展面貌。
外籍主持人林肯探访了全球最大的“草光互补”光伏基地——阿合雅光伏产业园。这片由181万块光伏板组成的蓝色海洋,占地493公顷,相当于700个标准足球场。不仅能够提供满足约43万人全年用电需求,还兼具治沙功效。中国华能集团乌什光伏电站负责人周博表示,这类光伏设施能够稳固土壤、防止侵蚀,板面凝结的水珠还可灌溉下方土地,支持植物持续生长。“戈壁奇迹”的背后,是国家实现“双碳”目标而推动的生态与能源的“双向奔赴”。
基建惠民:唤醒沉睡的高山,让河流改变了模样
新疆历来长路难行,而今荒漠沙海之畔、高山盆地之间,一座座现代化交通枢纽工程拔地而起,编织起贯通亚欧的立体交通网络。欧洲分台记者雷蒙德·埃迪森走进世界最长高速公路隧道——天山胜利隧道及“扩容”后的天山国际机场,感受大国基建如何帮助新疆开启亚欧通衢“加速度”。
正在建设中的新疆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大坝是世界最高混凝土面板砂砾石坝。建成后的水库总库容约12亿立方米,相当于80个西湖的水量。电站投运后将成为南疆电网的“电压稳定器”。同时,工程每年会向塔里木河供应逾34亿立方米的生态用水,使这片土地从资源匮乏的荒原变为万物生长的绿洲。记者采访葛洲坝集团工程负责人黄晋,展示智能管理云平台对施工环节的精确把控,彰显中国水利设施建设的卓越成就。
送法下乡:打通司法“最后一公里”
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那拉提人民法院,记者旁听了一场举行在牧民毡房前的奇特庭审。那拉提人民法院管辖三个乡镇约8万名居民,地域广阔。当地法院创新方式、跨越距离、破除障碍、确保公平正义触手可及。法院还在主要景区设立了十余个旅游巡回法庭,通过快速响应机制为游客提供法律服务,护航文旅高质量发展。在新疆伊犁的广袤草原上,司法服务从不局限在法院大院里——而是直接抵达群众的身边。
△法官们正在草原上开庭
兴农富民:先进技术与特色产业助力牧民增收
从畜牧业到种植业,新疆农场依靠先进的技术和智慧化的农场运作,为现代农业树立标杆。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下属的博乐市,记者探寻数字化及自动化技术如何助力当地的奶牛养殖及枸杞种植、加工的全流程环节。科技推动生产发展,进而提高人民收入。
通过镜头注视与记录,总台CGTN面向海外勾勒出一个生机勃勃、和谐团结、繁荣富裕的美丽新疆。在天山南北各族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这幅画卷还将变得更美、绵延得更长。
编辑:宁静
其那尔·喀皮
2025-09-21
👍👍👍
Mihribantv
2025-09-20
👍
挺好
2025-09-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