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2小时前
华北豹,又名中国豹,是金钱豹生存于中国的亚种,曾遍布以太行山为中心的广大华北地区。上世纪末,由于捕猎、栖息地丧失等原因,华北豹的种群数量和分布区面积都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在国内的数量一度仅剩下几百只。然而最近几年,各地有关华北豹频繁现身的目击报告开始增多,作为华北地区的顶级捕食者华北豹,正在逐渐回归我们的视野。
我国近几年记录到华北豹活动最多的地方,位于山西省境内的太行山西南部地区。在这其中,山西省长治市的沁源县,自2020年至今,已经发生了多起当地居民路遇华北豹的事件。
居民频繁“遇豹”
随手拍记录华北豹影像
记者在沁源县走访期间,遇到当地居民刘斐向林草部门报告,称其在当天清早,与一只华北豹“狭路相逢”。
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居民 刘斐:今天是在芊林背林场往沁河源头走的这个路段遇到的。
记者:它往上面跑了?
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居民 刘斐:它从对面的山上往另一个山上走,跑了。
刘斐遇豹的地点,位于沁源县西南部鱼儿泉村的芊林背林场附近,为太岳山向吕梁山的过渡地带。记者了解到,这已经是刘斐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内第二次与华北豹相遇,上次的“遇豹”过程中,刘斐还用手机拍下了华北豹的近距离正面影像。
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居民 刘斐:上一次是在土岭上村往沁河源头走的公路上。
记者了解到,在近三年内,沁源发生的“遇豹”事件中,仅是用摄影设备拍摄下来,有图有真相的,就有好几起。沁源县摄影爱好者吴海勇,在沁河源头的花坡附近采风时,就曾用专业摄影设备拍下了两只突然出现在林道旁的华北豹的高清影像。
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摄影爱好者 吴海勇:这里是我们拍到华北豹的地方,当时我们乘坐的车一转弯,就发现了两只华北豹在路边的草丛中间。
沁源县土岭上村村主任杨凯,在一次开车巡护途中,也用手机拍到了道路护栏之外的华北豹。
沁源县将台林场副场长李超,在一次森林防火巡护途中,与一只华北豹在林道上相遇,并相互观察达三分钟之久。
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将台林场副场长 李超:那天晚上大概就7时30分左右,我开车从那边过这边来,旁边副驾驶跟我说有个豹子,我说不可能,然后我又把车倒回来,果然是一个豹子,就在那地方蹲着,也不动。
“遇豹”地图显示
华北豹足迹覆盖整个县域
根据各村镇呈报上来的“遇豹”事件的地点和频次,沁源县林业和草原局制作了一张“遇豹”地图,从地图中直观可见,华北豹的踪迹不仅频繁出现在位于太岳山主峰的沁河源头与中段腹地的灵空山脉,连县城东北部山区甚至城区都曾出现过它们的身影。华北豹的足迹几乎覆盖了整个县域。
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林业和草原局工程师 赵红兵:主要发现是在西部山区和北部,北部山区,有华北豹的活动。今年又在西部的任道、北来沟,包括花土坡这一带又有观察记录。从去年到现在,就将近80次。
什么原因
让华北豹种群数量恢复增长?
华北豹曾经一度濒临灭绝。从上世纪末以来,即使经历了多年的保护,它们至今仍然是数量稀少,难得一见。而在山西沁源这个地方,华北豹却从历史到现在一直都存在。什么原因让华北豹种群数量恢复增长?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 国家林草局虎豹监测及研究中心主任 冯利民:豹通常处于食物链顶端。如果一个区域能发现有豹的种群,甚至数量相当的豹数量生存的话,一定意味着这个地方的生态系统是较为完整的、健康的。
当地生态系统完整健康
华北豹食物充足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 国家林草局虎豹监测及研究中心主任 冯利民:地图上显示,咱们现在待的太岳山以及沁源这一块,在整个华北是不是这块最绿?可以说华北地区最绿的一片森林就在这附近。
当地较好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提供生存基础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 国家林草局虎豹监测及研究中心主任 冯利民:大家都形成了一个很好的保护环境的共识,大家对野生动物、对生态的保护都非常重视,从老百姓到政府,这样的话就为野生动物的生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所以说我们可以看到豹,自古到今,历史上一直在这里生存。
华北豹增多
带来怎样的人豹冲突和问题?
华北豹是食物链顶端的顶级捕食者,它们的所在之处,尤其是能容纳相当数量的华北豹种群所居之地,必然拥有优质的森林植被,和健康完整的生态系统。同时,也意味着当地人必然面临着与华北豹这样既珍稀又不断制造问题的大型食肉动物之间,存在着冲突和挑战。随着华北豹的增多,将带来怎样的人豹冲突和社会问题?
记者从沁源县林草部门了解到,在沁源发生的诸多路遇华北豹的事件中,目前尚没有华北豹主动攻击行人的记录。
但是,华北豹入侵牧场,袭击捕猎家畜的事件,每年都会发生多起。沁源县鱼儿泉村村民李志伟,就刚刚被华北豹捕食了家里的羊。这片牧场已经发生了多起华北豹吃羊的事件。在李志伟带领下,记者一行来到了华北豹的“肇事现场”。
总台央视记者 李刚: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山西省沁源县的大西沟牧场,这里的海拔是2000米左右,这里距太岳山的主峰牛角鞍垂直距离不到三公里,村民多次在这里遇到华北豹。
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鱼儿泉村村民 李志伟:下午我在这里放羊的时候,发现少了一只羊。我第二天上午我来找的时候,我的狗发现豹子在树上,羊的尸体在下边。
记者:你今年遇到过几次华北豹?
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鱼儿泉村村民 李志伟:今年遇到两次。我的羊从去年11月份到现在,少了将近30只。
村民李志伟带记者来到华北豹吃羊现场,时隔多日之后,仍然可见抛洒在地上的羊的内脏。
记者实地观察发现,这片华北豹频频出没的区域,由绵延数万亩的亚高山草甸,和以阔叶树为主要树种的森林共同构成,既是绝佳的天然牧场,也是华北豹的优质栖息地。
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林业和草原局工程师 赵红兵:这个区域整体上位于我们沁源县的西北部,也就是太岳山的东麓,这儿的自然植被可以说是比较完整,下边是草地,草地上来是灌木林,现在是阔叶树,顶上还有落叶松、油松林。
这种生态环境下,兔子、狍子,这些草食动物比较多,也就给华北豹提供了比较稳定的食物来源,所以豹子在这里出没的概率就大一些。
如何促进
人与华北豹的长期共生?
华北豹种群恢复,是其所在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的象征,同时,也将带来不可忽视的人兽冲突。如何促进人与华北豹的长期共生?作为频繁发现华北豹的太行山山西沁源地区,究竟有着怎样的环境优势?当地又是如何促进人与华北豹长期共生的呢?
记者从北京师范大学虎豹研究团队和沁源县林业部门了解到,华北豹的现有分布地,主要分为太行山、太岳山、吕梁山、中条山—王屋山、黄龙山—子午岭等区域。
位置特殊
华北豹基因交流的关键生态廊道
沁源县所在的太岳山脉,位于“两山”——吕梁山、太行山之间,同时纵贯南北,连接起南部的中条山和东南部的王屋山,将豹的现有分布地连通一体。这就意味着,沁源不仅可能成为将来太行山北部沿线、广大的华北地区的豹种群恢复的种源地之一,还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充当了华北豹在更大尺度的分布区之间基因交流的生态廊道。
当地将持续探索保护共生的长期策略
为了保护华北豹,同时缓解由华北豹肇事造成的人兽冲突,沁源县林业和草原局定期安排工作人员入户宣传,除了向村民科普有关野生动物保护知识外,也指导村民在受到由野生动物导致的财产损失后,及时通过保险公司定损理赔。
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林业和草原局工程师 赵红兵:以后你们发现羊丢了或者被豹子吃了,要是能找到现场的话,及时用手机拍照,留下现场资料以后,县里面给咱们野生动物致害交了保险,可以保险理赔;要记得发现以后,一定要把第一现场及时地拍照留下证据来,保险公司给你理赔时,要有依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 李刚 沁源融媒体)
编辑: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