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市融媒体中心10小时前
清晨7点的体育场上,霜气还没散,48岁的潘建东已经蹲在草坪上,看着新入队的球员运球带球,他的嘴角扬起微笑,从2017年乡镇牧区少年足球队到2025年全区青少年足球联赛,从“零队伍”到如今带出一支自治区赛事亚军球队,虽然烈日和风霜晒黑脸庞,但脚下的足球,却成了照亮孩子们成长的“光”。
初心缘起——给牧区孩子找一条出路
昌吉市阿什里乡中心学校叶德力是阿什里乡胡阿根村牧民的孩子,从小酷爱足球运动,但受到牧区教学资源的限制,孩子一直没有得到专业和系统的训练。
2017年,潘建东下基层任新疆昌吉市阿什里乡中心学校校长,他发现,像叶德力一样的孩子,学校里不在少数,但牧区学校不仅教育器材短缺,也缺乏专业的指导老师。
图说:阿什里乡中心学校“泉昌情·足球队”日常训练
如何让孩子们的“个人热爱”成为牧区学校“特色教育”,潘建东开始为深耕牧区特色教育付诸行动。他找到福建援疆泉州分指挥部领导,详细汇报特色教育计划和体育教育对牧区孩子的特殊意义。
在援疆干部的支持下,很快阿什里乡中心学校“泉昌情·少年足球队”组建,训练器材、队服、鞋子等援助持续不断送到学校,校队得到最充足的保障,极大地支持了足球队的发展,叶德力也很快成长为足球社团的主力队员,他说:“要把足球从兴趣爱好变成专业特长,好好训练,向俱乐部和体育专业方向发展,把球踢出昌吉、踢出新疆、踢向全国是自己的梦想。”
从“草根球员”到全国赛场,足球让牧区足球小子的成长路越来越亮。“泉昌情·足球队”先后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青少年足球邀请赛”“2021年2023年自治区石榴籽杯校园足球赛”“自治区校园足球特色校足球邀请赛”“2024年、2025年自治区足协杯等级赛”等,并夺得亚军和最佳射手等多个奖项,队员叶德力·赛力包、阿依别克·叶尔逊别克先后输送到新疆足球队,阿勒合斯·阿力合提输送到福建省足球队。
在潘建东的努力下,学校为所有足球社团学生建立足球档案,并申报了国家足球特色学校。“泉昌情·足球队”也社团打开了牧区学校素质教育和特色教育的一扇大门,参加社团的孩子有了奋斗的目标和梦想,牧区的孩子们从此踏上改变命运的新征程。
2019年7月,北京体育大学中国足球运动学院网点校在昌吉市阿什里乡中心校挂牌,这是该校在新疆牧区学校设立我首个足球生源输送地,培训招生网点向牧区延伸后,每年将选拔两名优秀学员送往秦皇岛训练基地进行全科目训练,优秀学生可以保送北京体育大学。
梦想起航——昌吉青少年足球破局生长
潘建东不仅是“好教练”,更是“地方青少年足球的推动者”。2023年,潘建东从牧区小学调任昌吉市第三中学副校长,虽然岗位发生了变化,但是他对培养青少年足球的队员的工作一刻也没有停止。
潘建东多次向市教育局提交“校园足球发展建议”,推动出台《昌吉市青少年足球三年行动计划》,昌吉市一中、二中、三中,七中都对在足球专业有特殊成就的学生开通绿色通道,并组建足球特色队伍。如今全市每所中小学都开设了足球课,每年举办校园足球文化节。
图说:昌吉市青少年足球队参加自治区校园足球特色联赛前进行赛前训练
2025年6月,“2025年新疆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联赛(初中组)”火热开赛,这次联赛是自治区深化体教融合、落实“五育并举”的重要举措,为全疆青少年足球爱好者搭建高水平竞技平台和“三交”平台,对推动新疆青少年校园足球运动水平的提升和教育强区建设意义特殊,在这场比赛中,昌吉市荣获初中男子乙组第二名,女子足球第一名的历史性好成绩。
紧接着8月,“祖国情·中华行”自治区首届校园“援疆杯”中学生(初中)足球联赛在昌吉市开幕,来自全疆各地州与19个对口援疆省市混合编队以及兵团的各支中学生校园足球队近千名运动员汇聚一堂,共赴这场“足球”盛会。
在这场友谊和竞技的足球盛宴中,潘建东任昌吉州领队,在与福建球队经过两天的磨合训练后,在后期的比赛中所向披靡,一举站到了30支球队的亚军位置,他本人也被组委会评委“优秀教练员”称号。
随着学校足球教育逐渐发展成为特色项目,学校对相关体育教学用品需求增加。这几年,潘建东东奔西走,带动社会各界参与到关心支持青少年足球运动发展的队伍中,由他发起‘足球公益课堂’,周末免费教留守儿童踢足球,吸引了20多名志愿者加;晋江的卡尔美公司签约长期资助“泉昌情·少年儿童足球队”,球队保障进一步强化,影响力迅速提升;泉州弘晟精密塑胶模具有限公司和泉州子燕轻工有限公司通过援疆干部得知学校的需求后,立即根据学生年龄阶段需求,专门定制生产300个书包和50双比赛专用足球鞋。
图说:社会爱心企业向昌吉市青少年足球队捐赠体育用品
2021年,潘建东被评为自治区“民族团结一家亲”先进个人,2023年被评为昌吉市第七届“民族团结”道德模范,地方电视台为他拍摄的纪录片《托起牧童的足球梦》广泛传播。
路长且艰——让孩子在足球里收获“终身奖杯”
在潘建东不懈的努力下,福建泉州多所学校与昌吉市建立手拉手友好校园,寒暑假,学生们常态化开展交流交往交融活动,其中踢一场足球友谊赛成为必选动作。特别是每年两地开展的足球夏令营、冬令营,更是吸引众多两地小球迷参与。
2023年,新疆农区首个“五人制”室内足球馆在阿什里中心学校落地,昌吉市已有19所学校被国家教育部命名为“足球特色学校”,阿什里乡中心学校“泉昌情·足球队”多名种子选手入选广州恒大等专业足球俱乐部,并获得自治区校园‘石榴籽’杯足球赛最佳射手等荣誉称号,学校“泉昌情·足球社团”3年间吸引近200人加入,校队先后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青少年足球邀请赛”“自治区足协足球产业杯”邀请赛等,并夺得亚军和最佳射手等多个奖项,队员阿斯力汗·努尔兰台、阿合特列克先后输送到广东千色花、广州恒大等专业足球俱乐部,足球“小雄鹰”展翅欲飞。
昌吉市三中学生叶木力·叶尔兰太小时候口吃,不敢和人说话,加入球队后,他需要在场上喊“传球”“防守”……慢慢变得开朗,现在能主动在学校升旗仪式上发言,说“足球教会我,要敢开口、敢担当”。叶木力·叶尔兰太不是个例。七年来,由潘建东累计培养213名队员,带领的球队先后荣获2019年全国青少年足球邀请赛U10组季军(地方首枚全国青少年足球奖牌)、2022年省青少年足球锦标赛U11组冠军、2025自治区首届校园“援疆杯”中学生(初中)足球联赛亚军,球员中15人考上西安体育学院、新疆师范大学、昌吉学院等本科院校,8人进入职业足球俱乐部青训营,还有5人毕业后回到地方当足球教练,传承他的“育人理念”。
图说:昌吉市代表队参加“祖国情·中华行”自治区首届校园“援疆杯”中学生(初中)足球联赛出征合影
星辰不问赶路人。如今,昌吉的绿茵场上,仍能看到潘建东忙碌的身影:或许是在清晨指导新队员,或许是在为足球公益奔走,或许是在见证两地孩子的友谊赛……潘建东常说:“足球不只是赢比赛的运动,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课堂。各民族孩子在奔跑中打破隔阂,在传球中增进信任,在并肩作战中懂得‘我们都是一家人’,这份情谊比任何奖杯都珍贵。” 未来,他仍会带着这份初心,以足球为桥,串联起闽昌两地的援疆情、连接起各民族孩子的童心,让更多孩子在绿茵场上学技能、明事理、结真情,把 “民族团结一家亲” 的种子深深埋进心里。这份用热爱与坚守筑起的 “民族团结纽带”,正是他留给昌吉足球、留给孩子们最宝贵的人生财富。(图文:马月)
编辑:阿衣去来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