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09-12 10:38
热点播报 HOTSPOTS 法国政治僵局为何难打破 9月10日,在法国巴黎街头,警察阻止示威者用垃圾桶封锁街道。新华社发 当地时间9月10日,法国总理府举行权力交接仪式,塞巴斯蒂安·勒科尔尼正式接替贝鲁,成为法国新任总理,也是2024年以来法国出现的第四位总理。有分析人士认为,法国政府更迭频繁与政党格局碎片化有关,各党在众多议题上难以妥协,导致政治陷入“瘫痪”。勒科尔尼上任后面临通过预算案等诸多难题,能否破解当前僵局仍然有待观察。 法国总统府9日晚发布公告称,马克龙任命勒科尔尼为新总理,要求他与议会各政治力量协商,以期通过下一年度财政预算,并为今后决策奠定必要的共识基础。勒科尔尼表示,其政府将捍卫“国家政治和体制的稳定”。 出生于1986年的勒科尔尼早年曾加入共和党,2017年加入共和前进党。马克龙就任总统后,勒科尔尼获得重用,2022年5月他出任国防部长,此后一直担任这一职务。法国舆论将勒科尔尼视为马克龙的忠实追随者。 勒科尔尼出任总理,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当前法国政坛的不确定性。 9月8日,贝鲁在法国国民议会发表关于法国公共债务情况的政策演说,并寻求国民议会信任投票。国民议会共有577个席位,贝鲁领导的政府仅获得194票支持,反对票高达364票。由于支持票未过半数,按照相关法律贝鲁必须辞职。9日下午,贝鲁正式向马克龙递交辞呈。 贝鲁政府下台实际上并不意外,因为在投票前,法国各主要反对党均已明确表示将投反对票。而各党反对的焦点,就是贝鲁推出的2026年预算案。根据该预算案,法国将削减财政支出438亿欧元,还将裁撤公共部门岗位、取消两个公共假期等。这一预算案在法国社会引发巨大争议。 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副研究员董一凡表示,马克龙迅速任命勒科尔尼为总理,或许是希望后者能给议会带来一些活力。作为执政党内的年轻新锐,勒科尔尼可以被视为代表着变革性力量。也有分析认为,马克龙任命勒科尔尼为总理是为了避免执政党分裂。 值得注意的是,贝鲁是马克龙2017年就任总统以来下台的第六位总理,也是2024年7月法国国民议会选举后辞任的第三位总理。贝鲁的前任巴尼耶同样是因预算问题被议会弹劾下台,其任期仅有约3个月,是法兰西第五共和国迄今任期最短的总理。贝鲁下台后,不少外媒认为法国已陷入“政治瘫痪”。 有分析人士认为,法国政府之所以更迭频繁,与政党格局碎片化有很大关系。2017年法国国民议会选举中,马克龙领导的执政党阵营赢得绝对多数席位。但到了2022年法国国民议会选举,执政党阵营就失去了议会绝对多数席位。2024年欧洲议会选举,法国国民联盟得票率排名第一,大幅领先执政党。在此情况下,马克龙决定提前举行国民议会选举,以期重夺在议会的优势。 然而在经过两轮投票后,左翼政党联盟成了最大的赢家,获得190席,执政党联盟获得161席,国民联盟获得123席。左翼政党联盟和国民联盟的席位之和超过半数,意味着执政党通过法案需要看反对党的“脸色”。马克龙后来承认,提前选举的决定导致的分歧比解决的问题多。 董一凡指出,从法国当前政治体制来看,政府很大程度上要执行总统的意志,那么政府倒台在很多时候其实都是一种弃车保帅的做法。2017年马克龙带着变革的承诺上台,但他并没有能够满足民众的期待,在此后一系列危机中法国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反而更加突出,最终体现在议会格局中极端力量上升,各方矛盾尖锐,难以达成共识。 勒科尔尼上任后,首要任务是推动2026年预算案在国民议会获得通过。然而,多个党派已经明确反对勒科尔尼。国民联盟领导人勒庞称勒科尔尼是马克龙打出的“最后一颗子弹”,呼吁马克龙解散国民议会,提前选举。社会党也表示马克龙“坚持走上一条任何社会党人都不会参与的道路”。“不屈法国”党领导人梅朗雄则呼吁马克龙辞职。 法国近期发布的民调显示,马克龙当前的支持率仅有17%。民调还显示,如果提前举行议会选举,国民联盟的得票率将排名第一。如果勒科尔尼不与反对党妥协,那么其同样可能会遭到议会弹劾,届时马克龙可能不得不提前举行议会选举。然而,无论哪个党派赢得选举,只要议会仍然呈现四分五裂局面,法国的政治僵局就很难打破。(新闻来源:工人日报) 时事速递 HOTNEWS 速报 无人机闯波兰领空引发局势紧张 联合国:俄乌冲突存在“切实升级风险” 波兰总理图斯克。新华社发 针对大量无人机进入波兰领空事件,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言人迪雅里克10日表示,联合国秘书长对相关报道高度关注,并指出这一事件再次凸显了俄乌冲突的地区影响及其“切实升级风险”。当地时间9日夜间,大量无人机进入波兰领空,波军方紧急动用本国和北约防空系统,击落部分无人机并关闭相关空域和多座机场。波兰总理图斯克称,无人机来自俄罗斯。俄罗斯国防部10日发布通报,否认计划打击波兰境内目标,并表示准备与波兰国防部进行磋商。 速报 欧洲议会通过决议 呼吁欧盟成员国考虑承认巴勒斯坦国 当地时间11日,欧洲议会通过一项决议,呼吁欧盟成员国“考虑承认巴勒斯坦国,以期实现两国解决方案”。该决议以305票赞成、151票反对、122票弃权获得通过。尽管欧洲议会过去一直支持“原则上承认巴勒斯坦建国”,但这项新决议更直接地呼吁了各国政府采取行动。该决议的一个争议点为是否使用“种族灭绝”一词来描述以色列对加沙的袭击。最终,“种族灭绝行动”这一措辞遭否决,并从文本中剔除。 速报 欧洲央行维持三大关键利率不变 9月11日,欧洲中央银行行长拉加德在德国法兰克福欧洲央行总部出席新闻发布会。新华社发 欧洲中央银行11日在位于德国法兰克福的总部召开货币政策会议,决定继续维持欧元区三大关键利率不变。欧洲央行当天发布新闻公报说,欧元区存款机制利率、主要再融资利率和边际借贷利率分别维持在2.00%、2.15%、2.40%不变。自2024年6月开启降息进程以来,欧洲央行已下调利率八次,直至今年7月宣布维持利率不变。 速报 美财政部宣布对胡塞武装发动“最大规模”制裁 当地时间9月11日,美国财政部海外资产控制办公室(OFAC)发表声明,宣布将与胡塞武装相关的32名个人和实体列入制裁名单,并点名四艘相关船舶。声明表示,这是迄今为止美国财政部对胡塞武装发动的最大规模制裁行动。 速报 受武装冲突影响 苏丹约1300万儿童失学 当地时间9月11日,人道援助机构“救助儿童会”就苏丹局势发表报告称,受苏丹武装冲突影响,苏丹1700万学龄儿童中有约1300万失学,失学儿童比例超过四分之三,这是全球最严重的教育危机之一。报告中表示,苏丹东部和中部地区近期局势趋于缓和,部分学校重新开学,目前有约400万儿童入学接受教育,仍有约1300万儿童失学,包括约700万之前已入学但因冲突而无法上学的儿童,以及600万从未入学、面临完全失去受教育机会的学龄儿童。 速报 日本关东地区遭遇“创纪录短时强降雨” 日本关东地区多地11日下午遭遇强降雨,交通大规模受阻。日本气象厅监测数据显示,在截至下午3时20分的1小时内,东京都目黑区绿丘降雨量达到134毫米。气象厅当天对东京都多地发布“创纪录短时强降雨预警”,呼吁民众关注气象信息,对山体滑坡、城市内涝、河流洪灾等保持警惕。 数读天下 HOTDATA 116家 在2025慕尼黑国际车展的现场,中国展台格外亮眼。116家中国整车和供应链企业集体登场,从动力电池、智能座舱,到自动驾驶和车联网,全面展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实力和完整生态。像小鹏、零跑、比亚迪、长安的展台,都吸引不少观众排队试驾。宁德时代、地平线、Momenta等供应链企业同样集体亮相,展现中国在智能化与电动化上的体系优势。 27年零3个月 巴西前总统博索纳罗。新华社发 当地时间11日,巴西联邦最高法院以政变未遂罪判处前总统博索纳罗27年零3个月有期徒刑。当天稍早前,巴西联邦最高法院合议庭以多数票判定前总统博索纳罗多项罪名成立,其中包括参与犯罪组织罪和政变未遂罪。2022年10月,巴西举行总统选举,卢拉在第二轮投票中战胜博索纳罗,当选新一任总统。2023年1月8日,部分博索纳罗支持者冲击巴西国会、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造成严重破坏。此后,巴西司法机构对相关事件展开调查,并陆续提出指控。 284个 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11日凌晨在北部拉瓜伊拉州宣布启动“独立200计划”,在全国284个“前线”地点部署军队、警察和民兵。马杜罗说,此次行动遵循国家全面防御战略方针,284个“前线”地点覆盖从北到南整个国土。委内瑞拉不侵犯他国,也绝不接受任何国家的威胁,此次部署旨在捍卫委内瑞拉的和平权利。 一句话小评 HOTCOMMENTS 韩国工人在美被拘7天后获释 9月4日,在美国佐治亚州一家工厂,移民执法人员进行突击执法行动(视频截图)。新华社/美联 据韩联社报道,300多名被美国以涉嫌“非法居留”为由抓捕的在美韩企韩籍员工11日获释,除1人选择留在美国外,其余人将于当天晚些时候乘坐包机返回韩国。韩联社11日称,“抓人”事件发生以来,韩国民众感到震惊、愤怒、恐慌。韩国总统李在明当天表示,该事件或将“劝退”韩企赴美投资。 小 评 说白了,特朗普政府想要的是“人走钱留”。 卡塔尔将召集紧急峰会 讨论以色列袭击问题 据卡塔尔通讯社11日报道,卡塔尔将于9月14日至15日在首都多哈举行阿拉伯-伊斯兰紧急峰会,商讨以色列9日对卡塔尔的袭击。卡塔尔首相兼外交大臣穆罕默德10日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采访时说,未来几天将在多哈召开阿拉伯-伊斯兰紧急峰会,与会各方将决定如何对此次袭击作出回应,卡塔尔希望能够形成“集体的地区回应”。 小 评 对地区国家来说,如果无法对此次突破“红线”的事件做出有力回应,未来地区局势恐将更加失控。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工人日报记者 梁凡 本期编辑 李元浩 (关注工人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