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视听09-05 12:31
在乌鲁木齐,有一位普通的企业员工,用14年的坚持,书写了不普通的公益故事。他叫苗启东,是乌鲁木齐市助人为乐道德模范,也是市委宣传部“道德的力量”宣讲团成员。从2011年第一次接触公益至今,他的脚步从未停歇,用真诚与爱心,温暖了一群特殊的孩子,也点亮了这座城市的善意之光。
2011年,苗启东偶然从媒体上看到“手拉手爱心义工团”招募志愿者的消息,便毫不犹豫地报了名。那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参与公益,当看到自己的帮助能为他人带去温暖时,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感涌上心头。“帮到别人的那一刻,心里特别开心。”就是这份简单的喜悦,让苗启东从此与公益结下不解之缘,这一坚持,便是14年。
米东区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50多名智障孩子在这里生活学习,他们中最小的仅4岁,最大的已30岁,他们大多来自单亲家庭,长期住校。得知学校的困境后,苗启东主动联系校方,提出愿意提供帮助与捐助。
从此,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学校里总能看到苗启东的身影。他化身“老师”,耐心教孩子们唱歌、识字、做手工,陪着他们玩互动游戏;他又变身“后勤员”,帮孩子们打扫卫生、清扫积雪,维修损坏的课桌椅;天气好时,他还会组织孩子们去观影、逛公园,让孩子们感受校园外的精彩世界。
看到学校资金紧缺、设施陈旧,苗启东自费并筹集善款8万多元,为学校更新了课桌椅等硬件设施。考虑到孩子们家庭困难,他定期送去新鲜蔬菜、药品和生活物资;夏天怕孩子们中暑,每年都会购置一车西瓜为他们解暑;还为孩子们筹集了3000余件新旧衣物,尽全力解决他们的生活难题。
智障孩子学习能力有限,一首儿歌、一篇课文要教几十遍甚至几百遍,一个简单的刷牙动作,往往需要花三个月才能帮孩子养成习惯。为了让孩子们学会生活自理,苗启东想尽办法:用零食吸引、用玩具奖励、用小红花激励,一遍又一遍带着孩子们练习。
付出终有回报,孩子们渐渐学会了基本生活技能,变得爱说话、不拘谨,每次见到苗启东,都会亲切地喊他“苗爸爸”。有一次,苗启东因工作出差两周,刚忙完就驱车几十公里赶往学校。远远地,他就看到孩子们扒着大门朝他挥手,走进校园时,孩子们一拥而上,围着他、抱着他、趴在他背上。那一刻,看着孩子们的笑容,苗启东红了眼眶,“所有的付出都值了”。
除了照顾特殊学校的孩子,苗启东的公益脚步还延伸到了敬老院。空闲时,他常去探望那里的老人,不仅自己帮老人打扫卫生、整理床铺、捶肩揉背、剪指甲,还发动公司同事一起参与。他还找来理发师为老人洗头理发,组织学生志愿者为老人播放红色电影、表演节目,让老人们的周末充满欢声笑语。
14年来,苗启东的公益团队不断壮大,他的家人、邻居、同事纷纷被他感染,加入到公益行列中。
如今,苗启东依然在公益路上坚定前行,他说:“今后会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尽己所能奉献社会、帮助他人,希望这座城市的温暖与善意,能被更多人传递下去。”
2022年12月
苗启东和义工团成员们去米东区培志学校开展志愿服务
2024年6月
苗启东和乌鲁木齐道德模范去快乐蜗牛小屋给孩子们送礼物
来源:新疆广播电视台/丝路视听讯
记者:杨智 邓紫月 马晓斐
一审:余飞
二审:裴翀
三审:肖亚丽
编辑:马晓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