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新闻客户端3小时前
□王麓民 9月1日,“纸质火车票将正式退出历史舞台”登上热搜,引发关注,不少网友纷纷晒出自己的纸质火车票。据悉,从10月1日起,铁路部门将正式停发纸质火车票。不过,为了方便旅客和单位,铁路客运在全面数字化电子发票推行使用期间设置了过渡期,过渡期截至2025年9月30日。过渡期内“纸电并行”,旅客仍可使用纸质报销凭证报销。 纸质车票退出历史舞台,不仅引发集体怀旧,也折射出公众在面对技术更迭时的复杂情绪。既有对时代进步的认同,也有对特殊群体适应能力的担忧。例如,不少声音指出,取消纸质车票可能给老年人、视障人群等数字化弱势群体带来不便,同时也令车票收藏爱好者感到遗憾。 我们必须看到,取消纸质火车票是历史的必然。火车票的形态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演进。从早期的硬板卡票、软纸票到嵌有芯片的磁介质票,再至如今的电子客票,车票的每一次蜕变都对应着铁路服务能力的提升和数字化水平的飞跃。全面推行电子客票,不仅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更是资源节约与效率优化的重要举措。它大幅减少了纸张消耗、物流配送和人工检票成本,也使旅客得以通过一部手机完成购票、改签、进站、乘车全流程,极大提升了出行便捷性与舒适度。 针对公众对特殊群体适应能力的担忧,铁路部门也作出了妥善安排。纸质车票取消后,车站人工售票窗口将继续保留,为无法网络购票的旅客提供购票服务。据悉,购票窗口不再出具纸质车票,只提供载有车次、座位等信息的提示小纸条。虽然该纸条不具备传统车票功能,但旅客可刷身份证进出站和乘车,实际体验便利流畅。 对车票收藏爱好者而言,收藏价值的核心是历史意义而非单纯形态。一个时代的结束,恰恰意味着其收藏价值的真正显现。那些承载历史信息的纸质车票,已成为中国交通发展史的重要物证。不过,如果收藏爱好者对纸质车票凭证的需求较大,铁路系统不妨探索推出电子纪念票、个性化行程纪念凭证等新型载体,以满足数字时代的收藏与情感需求。 纸质车票的退场,标志着铁路出行正式迈入无纸化、智能化新阶段。我们赞颂技术进步所带来的便捷高效,也应关注转型过程中的人文关怀与制度温度。电子客票的推广不是服务的终结,而是更智能、更人性化服务的开始。相信铁路部门在推进车票无纸化进程中,会不断完善服务细节,满足旅客多样化的需求。 告别纸质车票,不是为了遗忘,而是为了更从容地走向未来。当我们不再执着于纸质的形态,或许更能发现这个时代别样的收藏意义与出行体验。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