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网4小时前
本报记者 李如是
8月25日晚间,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南铜业”)披露2025年半年度报告。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89.13亿元,同比增长4.27%;利润总额18.95亿元,同比增长2.9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17亿元,同比增长24.32%。
对于业绩的增长,云南铜业表示,公司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协同优势,统筹抓好生产组织、成本管控、指标优化等各项工作,主产品产量创历史新高,完全成本优于目标,主要技经指标再提升。上半年,生产阴极铜77.94万吨,同比增长53.22%;矿山精矿含铜、冶炼阴极铜单位完全成本优于年度降本目标。
加速提升冶炼质量及效益
云南铜业主营业务涵盖了铜的勘探、采选、冶炼,贵金属和稀散金属的提取与加工,硫化工以及贸易等领域,是我国重要的铜、金、银和硫化工生产基地,在铜以及相关有色金属领域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是具有深厚行业积淀的铜企业。
上海钢联铜分析师张艳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25上半年,铜价高位震荡运行,一季度价格呈现稳步上涨表现,其间价格刷新近10个月的高点,再度突破8万元/吨关口。二季度铜价阶段性回撤之后,下游加工企业新增订单出现爆发式增长,又为铜价带来了强劲的底部支撑,这也促进了铜冶炼企业产量进一步提升。虽然冶炼企业铜矿加工费有所下降,但副产品的利润弥补和再生系原料使用成为盈利的关键因素。”
云南铜业相关负责人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25年,公司聚焦极致经营工作重点,着力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推进铁血降本,公司经过几年的降本、提质增效,主要产品的成本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此外,公司加大副产品硫酸、钼、硒、碲、铂、钯、铼等利润贡献度,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
2025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一部门印发《铜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提出,推动铜冶炼发展由产能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严格落实产业、环保、能效、安全等相关政策要求,新改扩建铜冶炼项目应对照《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3年版)》标杆水平实施,鼓励新改扩建铜冶炼项目对照铜冶炼行业规范条件高水平建设,推动能效水平应提尽提。
在此背景下,今年上半年,云南铜业坚守安全环保质量底线,矿山采矿损失率、矿石贫化率和选矿回收率,铜冶炼总回收率和综合能耗等技术指标均实现了提升。
向数智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目前,云南铜业正在加快推进智能矿山、智能工厂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将铜冶炼向数智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还投入超过8000万元,加快建设智能选矿系统,以实现浮选全流程联动、智能决策、集中控制,让选矿更精准、高效、平稳。”云南铜业普朗铜矿选矿厂副厂长田小松介绍,车间皮带输送过来的旋回破碎原矿,将历经矿石碎磨、浮选、脱水三个场景“淬炼”,最终产出铜精矿和钼精矿,日处理能力可达4万多吨。
智能采矿、运矿、选矿等一系列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的矿山新场景正逐步向云南铜业所属企业乃至全国推广。“把原矿‘吃干榨尽’,就是资源利用最大化。”田小松说,走技术创新之路,打造矿山新场景,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更为同类矿山的绿色发展提供了借鉴。
云南铜业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公司将持续聚焦主业,战略布局‘数智转型、做大资源、做精矿山、做优冶炼、做实再生(铜)、做细稀散(金属)’,在经营好现有矿山、冶炼厂的基础上,通过外抓资源、内降成本、全要素市场化对标等一系列措施,一方面持续关注优质资源项目,积极拓展资源获取渠道;另一方面强化铜冶炼的差异化竞争力。”
(编辑 乔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