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1小时前
日前
身披央视新闻“闪耀中国红”涂装的
世界第一高桥——花江峡谷大桥
正式启动荷载试验
迎来通车前的“关键大考”
花江峡谷大桥荷载试验
主要分为
静力荷载试验和动力荷载试验
今天(8月25日)
花江峡谷大桥
迎来静载试验最后一个环节
24辆→48辆→72辆→84辆→96辆
试验车队以此顺序分批上桥
最终,大桥承重达到3360吨左右
经过对荷载试验数据的初步分析
花江峡谷大桥各项检测指标响应正常
花江峡谷大桥
是贵州六枝至安龙高速公路的
关键控制性工程
全长2890米,主桥跨径1420米
成就“山区第一跨”
625米的桥梁高度
问鼎“世界第一高”
可谓“横竖”都是世界第一
山高水急,峡深千米
贵州花江大峡谷
被地质学家称为“地球裂缝”
这天堑,为何非跨不可?
六枝至安龙高速公路是贵州中西部的纵向大通道,主要服务于沿线群众的出行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是当地非常重要的经济大动脉。
然而,花江大峡谷正好“劈断”了六安高速,它与六安高速呈“十字形”交叉,峡谷的长度又达到了80公里,无法绕避。
建桥,是唯一的选择。
△穿山越岭的六安高速公路
悬索桥、斜拉桥、拱桥、梁桥……这么多桥型,该选择哪种?
花江大峡谷是一个典型的“U”型峡谷,高度差近1000米。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跨径梁桥在330米左右,已建成的最大跨径拱桥为600米。对于近千米的峡谷来说,这两种桥型肯定不合适。(注:跨径指相邻支座中心间的水平距离)
如果采用斜拉桥,首先跨径会达到千米级以上,其次主塔高度要超过500米。目前,世界最高混凝土桥塔为平塘大桥主塔,高332米。
基于经济与跨越能力的考虑,悬索桥成了最佳方案。
花江大峡谷两侧崇山峻岭,想要控制桥梁的高度和跨径,最好的方式是下压大桥设计标高,但桥梁的标高越低,埋入山体的段落就越长,对应的隧道也会越长。
综合考虑建造成本、运营养护、应急救援、行车舒适性等因素。最终,设计施工团队经过多方讨论,在“相对大规模隧道+相对小规模桥梁”,与“相对小规模隧道+相对大规模桥梁”两个方案中,敲定了现有方案——3500米的隧道,加上2890米的桥梁。
一桥横亘,天堑变坦途。
过去,沿岸村民想要乘车过花江大峡谷,单是沿国道下行到峡谷最低处、过花江老桥,再爬升到最高处,就要一两个小时。
未来,花江峡谷大桥通车后,两岸的通行时间将缩短至90秒。
花江峡谷大桥所处的
花江大峡谷
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
是贵州省内最具代表性的
典型喀斯特地貌峡谷
“世界第一高”
该如何稳立云端?
御“风”而行
花江大峡谷最高风速可达14级,为了确保大桥的施工及运营安全,设计施工团队在建设之初就启动了峡谷风数据监测研究。
大桥桥位区采用专业激光雷达进行峡谷风观测分析,能够精确测量风速、风向以及大气湍流等参数。
△用于峡谷风观测的多普勒激光雷达
为减轻大桥受风力等因素造成的摇摆,设计施工团队还在主桥两侧安装可调节角度的钢质抗风翼板,安装什么形状、怎么安装等等,都通过大数据计算清楚。
风,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预防,超级工程不是与自然对抗,而是用智慧听懂风的语言。
就“地”取材
花江峡谷大桥混凝土总用量近50万立方米。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因为水化热产生内外温差,很容易出现裂缝,影响整体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同时,在浇筑大体积混凝土过程中,内部会释放热量,导致与外部产生温差,温差控制也很重要。
设计施工团队成立攻关小组,自主研发智能温控系统。在混凝土浇筑前,提前埋设冷却水管和智能芯片,通过手机端或电脑端,实时对浇筑时的内外温差进行监测和控制。
值得一提的是,整个花江峡谷大桥使用的砂石料,全都是就地取材,用废石打碎制成的机制砂,节约了9000万元。同时,每用一吨的机制沙,可以保护约0.8平方米的河床。
“智”取天险
对于悬索桥而言,几乎所有承重都依靠两根主缆。花江峡谷大桥的两根主缆均由217根索股组成,一根索股43.4吨重,2378米长。在600多米高空逐一精准架设,难度可想而知。
如何确保基准索股的空间位置达到设计要求?
花江峡谷大桥建设引入北斗系统,直接获取三维绝对位置,还能24小时连续进行动态采样,提高缆索架设的精度。
花江峡谷大桥还首次使用了全桥光纤光栅测量系统,通过2380道纳米级光栅精准捕捉主缆温湿度及应力状态,并联动桥梁健康监测系统、自动除湿系统,实现对主缆全时段智能监控和保护。
在持续突破中不断创新
花江峡谷大桥已先后
获授权发明专利17项
实用新型专利4项
部分经验被纳入国家桥梁技术标准
此次进行的荷载试验
是桥梁通车前
验证大桥结构安全性
与承载能力的关键环节
也被称为大桥的“全身体检”
随着荷载试验顺利完成
花江峡谷大桥的
通车运营也已进入倒计时
如今,桥梁结构壮观
与周边环境和谐共生
已然成为一道独特而又震撼的风景线
建成通车后,花江峡谷大桥
不仅将刷新世界级交通工程的新纪录
更将为游客与当地居民
带来新体验
“山区第一跨”
还有更多“超能力”
“桥上做吸引力”
作为贵州省“交通+旅游”示范工程,花江峡谷大桥打造了如高空观光电梯、玻璃观光廊道、极限竞速跑道等一系列极具特色的桥旅融合项目。
游客可乘坐207米高的观光电梯,一分钟登顶大桥主塔,全透明的轿厢设计,能让游客在775米的高空观赏花江大峡谷的壮丽景色。
游客还能沿着长达850米的观光廊道漫步,感受“上触云海,下瞰峡谷”的震撼。
酷玩空中公园,更是可以体验高空蹦极、高空无绳蹦极、低空滑翔伞跳伞、空中荡绳、高空竞速跑道等项目。
在桥体中央,长达300米的巨型水幕,配置高精度激光投影系统,将为游客呈现精美绝伦的灯光水幕秀。
△水幕测试
同时,以大桥为核心的综合服务区、让游客沉浸式感受峡谷壮阔的悬崖酒店、能欣赏“云端大桥”风光的桥上咖啡厅等项目也在同步推进。
“桥下做生产力”
置身花江峡谷大桥桥面,鸟瞰北盘江河谷,便能看见前临滔滔盘江,背靠巨大山岩的花江村。
早在2016年,花江村就被正式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村内虽有茶马古道遗留的摩崖石刻、保存完好的花江铁索桥,以及绵延8公里的壮丽峡谷景观,却因地处偏远山区,“藏在深山人未识”。
如今,自带流量“密码”世界第一高桥,给花江村带来了人气,大桥的生长,也让村民们看到了机遇。
去年5月,在外务工的林国权返乡,将自家小院改造成民宿。站在院子里,大桥雄姿可尽收眼底。
大桥尚未通车,游客已络绎不绝。“他们专程来看这座横跨峡谷的超级工程,欣赏两岸的奇峰秀水。”林国权说,民宿26个房间的预约已排到9月底。
大桥南端,一条崭新的硬化路蜿蜒而下,通车后,从桥上到小花江村仅需7分钟左右车程。8月的小花江村,都为迎接看桥游客忙碌着,新开的几家农家乐也陆续挂上招牌。
这座“横竖都是世界第一”的超级工程,激活了深藏于峡谷之中的古老村落,让花江村从默默无闻,变成旅游热门目的地。天堑之上架起的是钢铁长虹,而古村推开的是一扇让幸福看得见、摸得着的希望之窗。
截至目前
贵州已建成各类桥梁超3万座
在世界最高桥排行榜上包揽前三甲席位
这些云端虹桥书写的中国基建传奇
正化作文旅纽带
以崭新姿态吸引八方游客身至心至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一条条通达四方的路
一座座跨越高山深涧的桥
编织出“高速平原”
为黔贵大地高质量发展撑起了新骨架
编辑: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