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10小时前
在新疆阿克陶县加马铁热克乡的帕米尔高原芦笋种植基地,茂盛的芦笋植株连成一片悦目的绿洲,拨开蓬勃的枝叶,能看到一颗颗破土的芦笋昂头挺立,喜人的长势让基地负责人茅建涛露出自豪的笑容,“芦笋是多年生植物,这片田是今年4月种下的,明年的这个时候就能有所收获,以后产量还会逐渐提高。”
为什么在西部边陲的戈壁上会出现这种稀罕作物?原来,这是江西援疆前指精心谋划、因地制宜,为当地引进的一个增收富农项目。
“从前这片土地以种植棉花为主,需水量较大,且连作会造成土壤板结,不利于盐碱地土壤的良性开发利用。”江西援疆前指产业就业援疆组干部李勇介绍,经过周密考察、科学论证,依托江西省农科院先进种植技术,2024年10月江西国康农业集团下辖企业——新疆拓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加马铁热克乡人民政府签约实施该基地的建设。
阿克陶县加马铁热克乡的帕米尔高原芦笋种植基地。经济日报记者 王明昊摄
茅建涛是江西国康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新疆拓城农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此前他在江西经营多年,把芦笋事业搞得有声有色,为什么愿意跨越万里到新疆投资兴业?
“在新疆种芦笋,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茅建涛介绍,首先芦笋生长喜干燥,而新疆地区干旱少雨、光照充足,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其次从市场条件来看,阿克陶县所在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地近中亚五国,海外市场广阔,并且从新疆空运到香港等地的运费也较为便宜,能够确保市场规模。此外,在新疆投资兴业,还能享受到从资金补贴到技术支持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让企业能够专心谋发展。
在让企业顺利落地新疆方面,江西援疆前指做了周密细致的服务工作。李勇介绍,江西援疆前指充分发挥江西农业科技优势,成立农业专技人才“小组团”援疆队伍,并依托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先进种植技术,为芦笋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江西省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选派专家团队经常到阿克陶县,开展芦笋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工作。产学研合作攻克了一系列芦笋种植技术难题,如土壤改良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提升了芦笋的产量和品质。不止如此,帮助企业寻找适宜种植的土地、完善基地的道路等基础设施、协调化肥等农资……一项项琐细的事务里,都浸透着江西援疆队伍为这片土地谋发展的心血。
在种植基地,芦笋已破土而出。经济日报记者 王明昊摄
为了验证芦笋在阿克陶县规模种植的可行性,2024年4月,阿克陶县建起了120亩的芦笋试验示范基地,一年多的时间里,这些芦笋长势良好,目前已经开始采笋,平均每天采收成品笋约1000公斤,全部远销香港,销售价达每公斤30元,亩均收入7000余元。2025年,阿克陶县芦笋种植面积已扩大至3000余亩,计划2027年前扩大到1万亩,建成集种植、加工、销售、科研为一体的芦笋全产业链示范园区,将阿克陶县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有机芦笋产业基地。
种植作物的转换也给当地群众的生活增添了新气象。加马铁热克乡喀什博依村村民玉素普艾买提·玉素因原来主要种植玉米,每亩地能有600到700元的收入,芦笋基地建起来后,他成为基地的一名工人,过起了按时上下班挣工资的生活。“玉米料理起来很麻烦,现在我在基地负责给芦笋除草、施肥等管护工作,轻松了不少,每天能有100元的收入,生活也比之前好了。我还在基地学到不少芦笋种植技术,等条件成熟就自己种。”玉素普艾买提·玉素因说。
周边村民正在芦笋种植基地工作。经济日报记者 王明昊摄
目前,基地除了向土地所属的村集体发放固定额度分红外,还带动周边村庄300余人就业,人均每月可收入2400元以上。“我们先把地种起来,让老百姓看到这是一份有前景的事业,逐渐带动他们参与芦笋种植,我们则负责技术指导和收购,让本地百姓真正能靠这项事业致富。”茅建涛说。
编辑:杜红艳
汗克孜
2025-08-18
👍👍👍
网友07171
2025-08-18
👍
网友27738
2025-08-18
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