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布了一则《关于加班的通报表扬》,引发广泛关注。发帖人表示,这是朋友工作的电商公司发布的7月加班通报表扬红名单,名单上的员工因“具有高度责任感、默默无私加班奉献”上榜。其中,最高加班时长达到159.96小时,最低也有68.41小时。在通报表扬的末尾,该电商号召全体员工以他们为榜样,学习他们爱岗敬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8月7日,该电商公司工作人员回应称,公司并非强制加班,主要看自身工作情况,运营岗位相对比较忙碌,所以会比其他岗位的加班情况更多。其称:“如果是申请加班会有加班费,自己主动加班没有申请的话,是没有加班费的,但具体情况还要问财务。”
这份“通报表扬信”引发网友热议。有人评论“不像是表扬,像是羞辱榜”,还有人认为这是公司的一种“服从性测试”。
据经视直播8月8日消息,记者调查发现,涉事公司曾在一招聘平台宣传称“偶尔加班”“排班轮休”。查询企查查APP发现,其关联公司上海驿赛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注册资本100万,年报信息显示该公司多年0人参保。
律师:涉嫌违法
湖北炽升律师事务所律师吴兴剑指出,国家对于劳动者加班时长有着明确规定,一是每日加班时长不能超过1个小时,每月加班上限不能超过36小时,该公司加班时长明显违反了劳动法的强制性规定。其次,依据我国的劳动合同法和社会保险法的规定,为劳动者缴纳社保是国家规定的强制性义务,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为员工缴纳社保。对于单位不依法为员工办理社保登记、缴纳社保的行为,有关部门可以责令该单位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可以处应缴纳的社保金额为计算基数乘以1至3倍的罚款。针对此事,央视网发表评论称——
企业应先谈合法,再谈“敬业”。这种“以加班为荣耀”的经营理念,很容易制造恶性循环,让职场竞争内卷化愈演愈烈,让很多劳动者被迫陷入“过劳”困境,最终损害的是整个社会的创新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企业更应该明白,真正的竞争力来自技术创新与管理效能,而不是对员工时间和精力无止境地榨取,当劳动回归创造价值的本质,我们才能谈及真正的“敬业”与“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