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三农11小时前
中国人自古讲究立秋这天要吃点好的。清朝起,北方民间流行立秋悬秤称重,如果比立夏时瘦,便要大口吃肉贴膘,用油脂填补夏日消耗。如今立秋,是否还有必要大快朵颐?
古代因肉类稀缺,“贴秋膘”是补充能量和储备脂肪的习俗。对于现代人而言,夏日里长时间吹空调、喝冷饮,容易影响脾胃功能,更要科学进补。立秋以后气温由热转凉,人体的消耗减少,食欲增加实属正常。但如果入秋后大量进食高脂肪、高热量的肉类,可能引发消化不良、胃肠不适。
现代人科学、健康地“贴秋膘”,核心在于:均衡营养,温和进补。
摄入优质蛋白
相比红肉和肥肉,多吃鱼虾等白肉要健康得多。它们富含优质蛋白,脂肪含量却低得多,是增强抵抗力的好选择。豆制品和蛋类也是优质蛋白的绝佳来源,对脾胃较弱的朋友,一碗温热的百合鸡蛋羹就非常合适。
增加膳食纤维
秋季干燥,不妨多吃些润燥的白色食物,比如莲藕、山药、百合,也别忘了深色蔬菜水果,如紫甘蓝、胡萝卜、柚子、葡萄等,它们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帮助肠道蠕动。
丰富主食结构
贴秋膘别只盯着肉,用小米、南瓜、紫薯、燕麦等杂粮替代部分精米白面,做成小米南瓜粥、紫薯饭,丰富的膳食纤维能给肠胃一个“缓冲期”,帮助消化吸收,增强机体对秋冬寒冷的适应能力。
编辑:李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