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州融媒体中心16小时前
近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普查队员足迹遍布伊犁河谷,以100%的完成率成功复查“三普”不可移动文物1351处,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线索168处。
自去年普查工作启动以来,伊犁州迅速构建起党政分管领导“双总召集人”的协调机制,建立起覆盖州直11个县市的12个普查协调机制工作办公室,层层压实责任。全州精挑细选了78名骨干力量,组建12支专业普查队。
为确保文物普查质量,国家级、自治区级及州级的多层次培训持续开展,230名参训人员系统掌握了前沿技术规范与设备操作技能,为高质量普查奠定了坚实基础。在经费保障上,2024年州县两级落实经费达454.2万元,2025年继续投入46.38万元,为普查工作的持续深入提供了稳定而有力的支撑。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伊犁州创新性引入“外脑”,提升专业能级。昭苏县、新源县、霍城县等8个县市与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伊犁师范大学、新疆大学、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南京速度科技有限公司等高校及科研机构、科技企业深度合作,为此次普查注入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和技术动能。
“自去年5月17日田野普查工作启动以来,我们的脚步从未停歇。”伊犁州文物局文物保护管理处处长郭林平说:“队员们常常顶烈日、冒风雨,跋涉于复杂崎岖的乡野田间。州直文物点星罗棋布,许多深藏于山野沟壑,普查难度极大。但队员们无惧艰辛,一丝不苟地测绘、记录、拍照、绘图,现场精准采集每一处不可移动文物的‘基因’信息,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汗水与智慧。”
针对重点区域的专项调查更是成果斐然。2024年,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夏塔古城遗址为起点,阿克苏地区温宿县破城子古城遗址为终点,普查队通过骑马、徒步、搭乘直升机等方式,历时5天,行程约140公里,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线索10处。对吐鲁番于孜古城及弓月道的专项调查同样可喜:累计采集陶片201件,采集炭化种子数十颗,采集炭样数块。2025年8月,将继续开展对乌孙古道的专项调查,续写新发现篇章。
目前,伊犁州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已转入大规模数据录入的关键阶段。为提高效率,州直各县市相关人员正在伊犁州文物局集中办公,全力以赴进行信息整合与录入上传。
此次普查不仅是对伊犁文物资源的一次空前彻底的“大体检”,其一系列重要新发现线索更是对伊犁历史脉络的珍贵补充与有力印证。这些扎实的数据、科学的记录,如同为伊犁大地绘制了一幅精细的“文明基因图谱”,为后续制定精准保护策略、赓续千年历史文脉、守护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打下坚实基础。(王志华)
编辑:阿衣去来克
任鑫洁
2025-08-03
👍🏻👍🏻👍🏻👍🏻
网友68153
2025-08-03
👍👍👍
网友09161
2025-08-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