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15小时前
近日,在WTA250布拉格站女单第二轮中,中国选手与捷克选手对打,遇主裁判多次明显不公判罚。运动员王欣瑜理性表达不满,虽无果但斗志更强,终艰难赢下比赛。赛后,她安慰了被打哭的对手并与之如常握手,但拒绝了主裁判伸出的手。 在各种说法甚嚣尘上之际,有不少媒体发声,称赛后与主裁判握手非硬性规定,王欣瑜遇不公对待、可以拒绝与主裁判握手。网友也纷纷点赞“瑜式生气”。
在遇到特殊情况时
运动员是否可以拒绝与主裁判握手?
同理,普通人遇到职场不公或霸凌时
应该怎样合理表达情绪?
情绪稳定地直面冲突的能力
怎样才可练成?
为人父母者
怎样在孩子面前做到“以身作则式内核稳定”?
广州日报本期“心传星愿”栏目
将与特约专家就诸如此类的问题进行探讨
点击收听心传小电台↓
“拒绝是一种边界维护”
在竞技体育赛场,比赛完后运动员与对手和裁判握手,似乎成为了一个约定俗成的定规,在网球领域,当然也是如此。
在7月23日,知名中国网球运动员王欣瑜在WTA250布拉格站女单第二轮的比赛中,在先丢一盘且决胜盘抢七挽救赛点之后,最终以3比6、7比5、7比6(6)淘汰了本土外卡选手哈夫利奇科娃闯进8强。但她赛后仅与对手握了手,却对主裁判伸出的手视而不见,转身离去。
王欣瑜在比赛中回球。新华社记者 李颖 摄
这场胜利来之不易,在过程中她遭遇多次争议判罚;她与主裁判多次交涉无果后她告知对方,她会投诉。拒绝与主裁判握手后,此事在网坛引起争议,然而当网友们了解到真相后,很多人纷纷为平日以“淡人”著称的王欣瑜点赞。
广东省心力咨询师协会副会长李素磊博士明确表示,王欣瑜拒绝与主裁判握手,是一种个性的彰显和维护自身权益的表现。
广东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副会长李素磊博士
从心理角度看,王欣瑜对与主裁判握手的拒绝是一种边界维护——通过非暴力方式表达对不公判罚的抗议,既避免了情绪失控,又维护了自身权益。
这种处理方式符合“合理情绪宣泄”理论,即通过明确立场而非攻击性行为来维护心理平衡,体现了职业运动员的冷静与智慧。
李素磊博士强调,在分歧发生后,王欣瑜在情绪管理的分寸方面可圈可点。
首先,她明确表达立场:在局休时以冷静语言指出裁判的错误(“你做出了错误的决定”),而非情绪化指责。
其次,她的行动与语言保持一致:通过赛场表现(挽救赛点逆转)证明实力,强化抗议的合理性。她的维权也符合程序,当场表达了不满但仍坚持比赛,在赛后正常申诉而没有在现场发生冲突,符合职业规范。
最后,她还安慰了被打哭了的对手,并与对方握了手,这也表现了身为优秀的中国网球运动员的素养。
“王欣瑜将受到主裁判不公对待的愤怒情绪转化为打球的力量,令发球得分率提升12%,这体现出顶尖运动员的抗挫力。这种将情绪转化为具体行动,符合心理学中的‘问题聚焦应对策略’,形成‘愤怒→行动→掌控感’的正反馈循环。这种应对方式也会形成正向循环,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这种成功经验未来能增强对情绪的控制力。这本身也是‘大赛经验’的一部分。”李素磊博士补充说道。
在任何领域
任何人都不可能一直“一帆风顺”
如同我们普通人
在职场可能会遇到“不公对待”甚至“职场霸凌”
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图片由AI生成。
普通人如何应对“职场霸凌”
中国网球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遭遇不公对待,王欣瑜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根据有关统计,在没有鹰眼的赛场,中国选手遭遇误判概率比其他地区高出43%。此外,郑钦文、张帅等中国网球名将,同样面临过此类问题。
怎样去面对矛盾甚至是“被人针对”?在体育赛场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同样,这也是职场人士无法回避的问题。
李素磊博士指出,“无论在什么情境下,我们首先是要把控好情绪尤其是愤怒情绪。从王欣瑜在遭遇不公时反而涨球的案例证明,愤怒不是需要消灭的敌人,而是可驯服的动力源。关键在于建立愤怒与目标的神经联结。”
遇职场不公该怎么办?
在职场遇到不公对待时,李素磊博士表示,职场人要注意启动聚焦效应(Narrowed Attention),即在愤怒状态下,也要努力将注意力聚焦于威胁源(类似于此事中的争议判罚),优秀运动员能将其通道化(Channeling)到技术细节上,如王欣瑜专注球拍触球点的微调,我们普通人也可以。
职场上发生纠纷的点是什么?聚焦于此,避开细枝末节,在关键点上展示能力并清晰表达出来。
遇到职场不公时,尤其注意不要被“PUA”,这就需要注意运用心理脱钩技巧,清晰区分“对方行为”与“自我价值”,避免形成“受害者心态”。
自我评估能够保持冷静后,也要注意启动社会支持系统,就像网球选手可以通过团队申诉一样,人在职场也应善用HR、工会等职业和部门,合理表达境遇和诉求,至少可以让不利的事情和影响不被扩大化
李素磊博士表示,在面对“职场霸凌”时,大家更需“科学应对”。譬如说,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启动三级响应模型。
王欣瑜此次在面对数十次不公判罚时
表现出了强大的逻辑思维、清晰的边界感、果敢的行动力
以及“不误伤对手”的人文关怀
这一切的核心
是她有着十分稳定的内核
稳定的内核从何而来?
“内核稳定”的关键在于父母
之前有不少网球球迷说王欣瑜在比赛中有点“佛系”,似乎不在意输赢,无论什么时候都表现得淡定,被戏称为“淡人”。而经过7月23日的“不与裁判握手”事件后,人们才惊觉,王欣瑜的教养和分寸感,都相当高。
有着这样稳定内核的人,一般都有着和谐有爱的原生家庭,以及情绪稳定的父母。王欣瑜的父亲曾经担任过国家网球女队的教练,然而他对于女儿,似乎没有紧逼的期望,反而很早以前就放手让她自己发展,甚至放话:专心打双打,也是可以的。于是王欣瑜毫无压力地在去年巴黎奥运会上“摇”到了一个混双金牌,今年又在草地单打中大放异彩。一直到此次“不握手事件”,她温和外表下的个性,才得以展露出来。
李素磊博士认为,父母想要培养出“内核稳定”的孩子,最好的实践路径是"以身作则" 。
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稳定的内核?
李素磊博士表示:“父母在面对外界纠纷或与孩子发生分歧时,可以示范‘非暴力’沟通,清晰平和表达观点而非用指责式语言来发泄情绪。
此外父母还可以在生活中,适度暴露挫折,即让孩子观察父母处理工作或其他方面失误的过程(如‘这个方案被否定了,我们看看如何改进’),展现情绪复原力。
很多父母忘记了,人是在错误中成长的,如果一味否定错误,有可能也是否定了成长的更大可能性。
父母还应建立家庭议事规则,即通过定期召开家庭会议讨论分歧,有意识地培养全体家庭成员的理性表达习惯”。
稳定的内核、成熟地处理矛盾,
是一个人很难得的特质和能力
不仅父母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孩子具备这种特点
其实成年人也应进行“自我培养”
“成年人稳定内核的‘自我培养’,包括但不限于认知重构训练,如养成将冲突视为‘边界测试’而非‘人身攻击’的习惯,如同王欣瑜将裁判误判视为技术问题而非人格否定。在面对矛盾时,还可以实践生理调节技术,如通过深呼吸(4-7-8呼吸法)、默念数字等降低皮质醇水平,让自己恢复平静,别轻易‘破防’而授人以柄。认为自己‘社会化’不够的人,还可以多进行行为预演法,即提前演练冲突场景下的应对话术(如重复‘我需要时间思考后再回复’),增强对情境和自我的掌控感。久而久之,谁都有可能成为‘内核稳定的人’。”李素磊博士说道。
决定事业上能走多远
生活是否幸福的
除了自身才能和努力以及种种机缘之外
还取决于“人际关系”
而这一切的核心
也包括处理争端和矛盾的能力
不能把握情绪的人
也难以掌控自己的人生
很多事与愿违的根源
也可能在此
网球运动员王欣瑜,给出了一个很好的处理争端的范例。面对数十次的不公判罚,她表达不满但没有当场爆发,反而是更努力地去打比赛。她通过实力证明了自己是一个优秀的网球运动员;通过良好的情绪把控力,也证明了自己是一个综合素质很高的中国女孩。
这,也给了我们所有普通职场人,在面对各种问题时,多了一些勇气。而培养出“王欣瑜式内核”,也是我们为人父母者培养孩子的目标之一。
写给在生活中遭遇不公平对待的人
所有发生的事,是否影响我们、能够影响到什么程度,最核心的不在这个事情本身,而是我们怎么去看待它。
近期中国网球运动员王欣瑜——就是那个在巴黎奥运会上临时被“摇”到、最终获得混双银牌的女运动员——在WTA250布拉格站女单第二轮,因拒绝了与主裁判握手,而引起争议。此事源于在那场赛事中,她多次被不公对待,甚至对手的球出界数厘米,都不被判出界。这样的状况,对她影响很大,她在比赛间隙提出异议,被无视后一度影响赛绩,还好她后来静心比赛,最终克服不利条件,取得了胜利,进入了八强。而且,她只是不与主裁判握手而已,对于哭得梨花带雨的对手,她不仅握了手还主动安慰了对方。
这个有情有义、敢做敢当的运动员,第二天的遭遇也好不到哪里去。王欣瑜次日在八进四的比赛中,再次遭遇乌龙——在第一局取胜后,对方以光线和天气原因要求将赛事挪到第二天,她仍然反对未果,还好她第二天照样取得了该场比赛的胜利。只是很可惜,在后续的半决赛比赛中,她因一日两赛等原因而失利,未能进入决赛。她克服种种不利条件进入四强,已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在“不与裁判握手”之事发酵后,有媒体和网友撰文,称网球赛后与主裁判握手非硬性规定;王欣瑜遇不公对待、拒绝与裁判握手并无不妥。
你瞧,在众目睽睽之下的国际赛场,仅仅是因为没有“鹰眼”,裁判就可以不顾事实做出不公裁定。那么,其他人在生活中、在职场中遇到一些“困难的处境”,也就不奇怪了。我们怎么看待自己在生活中的“不公”,取决于很多方面。
首先,我们平日里是不是一个“评价事务比较客观的人”,也决定了我们的判断是否真实。大多数人甚至是绝大多数人,都可能会无意中放大自己的委屈。多去了解自己,针对自己的性格“防患于未然”,发生事情了自省也自谅,也是一种明智之举。
其次,我们要去洞察事情的本质。事实也可能是,自己认为的“不公”,可能存在误会,对方可能并无主观伤害的故意。好,那就去先了解这种误会。如果确认并非误会,那再来做其他判断。譬如说,只是无关原则问题的小事,以后也不会常发生,其实建议可以“随它去”;如果涉及到对你的品格的误解,则一定要想办法拨开乌云,还自己公道。冷静下来,让自己的智慧发光,那办法一定会有。
其三,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一定不要当众“掀桌子”。有些“被针对的事情”,不是一时半会儿可以解释或澄清的,那也不要轻易动怒。在气头上的你若不能控制情绪,即便“讨回了公道”,也可能被其他人视为“情绪不稳定的人”,那样可能会导致其他的不良后果。只要心静下来,就会有很多种途径可以还原事实。磨炼耐心,也是人生必修课;“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样的古语在说明一个道理:努力提升实力,等待旁人知悉。
最后,遇到任何事情,都不要“自我黑化”,还是要坚持做个好人。就像王欣瑜,她被主裁判制造了很多通往胜利的障碍,但在获胜后没有迁怒他人甚至是对手,她仍然去安慰那个痛哭的对手。她的善良,被全世界看见了。而做个好人的意义,也在于可以自己尊敬自己。只要有了这一点,你的未来,一定会柳暗花明、繁花似锦。
人生长远,当下未必一定要赢。别怕误解,也别给别人制造误解。认真生活,一步一步走,而每一步路都算数。让我们一起加油!
广州日报心传工作室:阿岚
2025年7月29日
下周二晚,我们不见不散!
出品:广州日报心传工作室
策划:赵素兰
统筹:崔素华、郭嘉颖、车超进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兰岚
视频·两分钟回评/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郭嘉颖
视频·心传星粤/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梁意聆
音频·心传小电台/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廖黎明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崔素华、李翔
扫码观看 广州日报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