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12小时前
七月是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年中最富生命力的季节,藏羚羊与野牦牛、藏野驴等野生动物陆续进入繁育期,景茂林和同事们的巡护周期,也从十天一次变成一周一次,一次六、七天。
景茂林和同事们在巡护路上
景茂林所在的新疆巴州若羌县祁曼塔格乡很大,面积相当于10个上海。从若羌县一路往东三百公里,到达新疆与青海交界的依吞布拉克镇,再沿着九曲十八弯的山路向南蜿蜒二百公里,才能到达祁曼塔格乡。这里人烟稀少,只有5户19人。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分之三的面积,都在祁曼塔格乡境内。27岁的景茂林和他的17位同事,就是这6万多平方公里的旷野上默默地守护者。
景茂林所在的新疆巴州若羌县祁曼塔格乡政府
祁曼塔格乡原本有150户牧民513人,2009年,巴州启动“人畜下山来,绿色留高原”的生态保护工程,将牧民和牛羊陆续迁出保护区,安置到县城其他乡镇。2021年,景茂林初到乡政府时,他没想到日常工作“管人少、管野生动物多”,更没有想到,每年夏天的巡护路上,比野生动物更多的是各种蚊虫,“随便一巴掌,就能拍死四、五十只”。
景茂林和同事在收割芦苇
夏天的蚊虫躲不过,冬天的危险看不透。景茂林说,覆盖了薄冰的路面看起来都一样,但冰面下是硬是软、是不是有沼泽,只有车辆开过去才知道。今年1月,景茂林和同事们的车就陷到了冰窟窿,半夜12点多,耳边清晰听见狼的叫声,眼瞅着藏野牦牛从车边走过,直到凌晨4点多,同事赶来救援才终于吃上了那天的第一口饭。
景茂林和同事们在冬天经常会遇到车陷入冰窟窿
无论冬夏,无处躲藏的还有高海拔的考验。10公里长的石头沟是景茂林最发怵的一条路,大小石头铺成的路得走一个小时,“颠过来颠过去”,加上海拔4000多米,“我们的驾驶员一边开车一边吐”。景茂林至今记得祁曼塔格乡的副书记对他说过的那句话:在这个地方,你只要能站住脚,就是本事。
冬天的巡护更艰难
距离祁曼塔格乡最近的物资补给点在200多公里外的依吞布拉克镇,任何物资在这里都很宝贵,出发时带的馕、矿泉水和榨菜就是巡护路上常年不变的午饭。
这些都是景茂林不会跟远在甘肃的家人说起的事情。每次巡护出发前,他都会故作轻松地跟爸妈说一声:我又要“失联”几天了,不要担心。巡护回来,他会把手机里拍的新照片,一张接一张发给爸妈。照片中,荒原随处可见的黑颈鹤迈着优雅的长腿在浅滩上觅食,成群的灰雁在水中喧闹,藏羚羊幼仔在旷野上无忧地跳跃,藏野驴和野牦牛在阳光下比赛着奔跑。“冬天的时候,早上醒来推开门,院子里有一层厚厚的雪,兔子、野牦牛、藏野驴也都在院子里踱步,那个场景太美好了!”高原上这些热烈而坚韧的生命,带给景茂林无法言说的欢喜。
保护区里的藏羚羊
保护区里的藏野驴
乡政府的大门大部分时间都是打开的,野牦牛会带着幼崽进入院中漫步,藏野驴站在不远的地方凝视,但偶尔也会遇到野生动物心情不好的时候。2023年12月,一只藏马熊就气势汹汹地闯进了乡政府的大院。“我和同事在藏马熊的前面拿着一根特别粗的钢管想拦住它,驾驶员在后面追,熊冲着我们俩人就冲过来了,我们扔了东西就往楼上跑”,有惊无险的这段经历让景茂林至今心有余悸。
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存着完好的高原生态系统,主要保护以藏羚羊、野牦牛和藏野驴等高原有蹄类野生动物为主的高原荒漠生态系统。夏秋季节也是非法穿越、非法进入保护区和盗猎、盗采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多发时期,“任何时候生命都是至上的,我并不希望遇到他们,但是遇到他们的时候,希望他们都能安然无恙地能够走出阿尔金山”,景茂林说。
景茂林在拍摄保护区里的动物
用脚步丈量荒原的青春等来了最深情的礼赞。景茂林给爸妈报告的好消息越来越多,2021年,乡政府通了网络;2024年,依吞布拉克镇到乡政府200公里的公路修通了,高原氧吧也进入每一间宿舍。眼下,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藏羚羊、野牦牛和藏野驴等高原有蹄类野生动物数量超过12万头只。景茂林有一次和同事开车下山,看见刚出生的野牦牛就站在路中间,看到人也不害怕,就那样定定地在不远处看着他们,那一幕,景茂林至今难忘。动物们的脚下,满眼的绿色向更远处延伸,“感觉挺有成就感,心里美滋滋的”,景茂林说。
保护区里的动物也是景茂林眼中的风景
不止一个朋友问过景茂林,在高原守了四年,还要继续守下去吗?这也是在景茂林心中盘旋了许久的问题。“当你看到这些藏羚羊在雪地里面奔跑,你就会明白我们为什么会在这个地方守着。即使知道会有很多的危险,为什么还要去巡山?因为我们要守护这里的每一寸土地,守护这里的每一种动物。”这是景茂林已经想好的答案,未来的岁月,他要在这片高原丈量出另一种辽阔人生:危险、孤寂,但终将与无数跃动的生命等来斑斓的夏天。
景茂林
监制丨高岩 策划丨沈静文 章成霞 冯会玲 记者丨崔宁 弋阳戈 视频导演丨张嘉琪 视频拍摄丨弋阳戈 曹江 视频剪辑丨杨子安 新媒体编辑丨魏然
编辑:李哲
阿米娜·努尔艾合买提
2025-07-21
美丽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