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客户端新疆频道07-21 17:10
日前,记者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草局组织的普氏野马回归四十周年四省区采访活动,来到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呼和浩特分局古路板管理站野马基地。
7月14日一大早,62岁的该基地负责人王俊恒驾驶着三轮车,碾过古路板管理站的碎石路。他手持望远镜,镜片中闪过一抹黄灰 ——多匹普氏野马正沿着山脊线移动,宛如被风吹散的星子,在大青山的褶皱里缓缓流淌。
其中,最惹眼的,是2025年大青山的第一匹野马幼驹。这匹今年新生的幼驹已茁壮成长,学会了逐水草自由觅食,它的鬃毛像炸开的褐色绒线,在晨光里泛着细碎的光。
基地负责人王俊恒手持望远镜,观察山区野马活动情况。 记者 胡仁巴 摄
这匹幼驹的母亲,是2021年从新疆远道而来的“归乡母亲”——9岁的“准噶尔358号”母马。这位“英雄母亲”穿越两千公里的戈壁与草原,在这片曾见证野马绝迹的土地上,完成了生命的轮回。
王俊恒翻开那本规整的笔记本,目录清晰的纸页上,记录着2021年9月至10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会同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成功在大青山实施匹普氏野马野化放归以来的每一个瞬间:2022 年首匹幼驹降生时如何吃奶,2023年头马争位时的尘土飞扬,2024 年干旱季里泉眼边的守护…… 今年,本子上又添了新的笔迹:“5月15日,雌驹,会追着蝴蝶跑。”
山风掠过林海,掀起阵阵松涛。顺着野马群移动的方向望去,什字沟的谷地里,几株山杏树挂着硕果。这些野马的祖先曾在欧亚大陆草原—— 荒漠草原地带生息繁衍,尤其广布于我国准噶尔盆地、蒙古高原砾石滩以及大草甸。如今,它们学会了在大青山蒙古栎的树荫下避暑,用蹄子刨开腐叶寻找鲜嫩的苔草。
基地观察记录着普氏野马野化放归以来的每一个瞬间。 记者 胡仁巴 摄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普氏野马在大青山野化放归以来,在种群扩大繁育、保护管理、跟踪监测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从最初放归保护区的12匹普氏野马种群数量目前已增至17匹。”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监测处处长张俊华表示,从新疆准噶尔盆地到内蒙古大青山,从荒漠到山地草原,普氏野马把2000公里的迁徙,走成了一部生命进化的微缩史诗,这是最好的回归适应。
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普氏野马基地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东北山区。这里作为内蒙古中部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与生态屏障,其生态保护对改善黄河及华北生态、防治水土流失意义重大。过去的大青山前坡,曾一度土壤沙化、一片荒芜。
为保护好这方绿色,守护好城市的后花园,近年来呼和浩特市保持绿色发展定力,久久为功地推进大青山森林植被恢复工作,建设首府北部生态屏障。
自2012年起,当地启动“大青山前坡生态保护综合治理工程”,关停了位于大青山前坡的所有污染企业,先后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生态建设工程。
如今,大青山前坡已成为 “绿树掩映、曲径通幽、田园风光、草原风情、自然和谐”的首府“后花园”,不仅是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的“城市绿肺”,还是生物多样性的“基因库”,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蒙古扁桃重现山间,曾近乎绝迹的野狍、黄羊也重返山林嬉戏奔跑,更为普氏野马在此落脚创造了天然环境。
普氏野马正沿着山脊线移动,宛如被风吹散的星子,在大青山的褶皱里缓缓流淌。 记者 胡仁巴 摄
截至2024 年底,经过多年的生态保护修复,大青山区域林地面积已达142.2万亩,草地面积达到171.45 万亩,大青山前坡80%的土地实现了生态绿化。
在古路板管理站,枯草季节的补饲点还留有些许痕迹,铁架围栏内已杂草丛生,示意牌子上标注着“草料库”。王俊恒记得去年冬天,孕马“准噶尔358号”总是单独待在这里,用鼻尖拱开积雪寻找食物。那时他和同事们每天往返二十公里,背来加热过的甜菜粕,看着马群在暮色里低头咀嚼,哈出的白气与山雾融为一体。如今,“准噶尔358号”的驹子已经长大,正跟着公马练习扬蹄示威,蹄声在山谷里敲出清越的回响。
正午的阳光穿过虎头山的林冠,在地上织出斑驳的网。远处传来狍子的轻啸,环颈雉扑棱棱掠过马群,惊得幼驹猛地钻到母马腹下。这画面让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高级工程师张赫凡想起四十年前——那时全世界的普氏野马还不足百匹,都圈养在欧美动物园的铁栏里。1985年“野马还乡”计划启动时,谁能想到,这些保留着6000万年原始基因的生灵,经过在新疆艰苦卓绝的繁育野化,随后会在蒙古高原南缘重新踏响蹄声?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野马。记者 胡仁巴 摄
暮色四合时,马群聚集到泉眼边。王俊恒悄悄站在山坳里,看马驹跟着母马饮水,水纹里碎银般的光斑爬上它的鬃毛。远处的山泉正顺着古河道蜿蜒而来,与保护区的溪流汇成一脉,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野马、环颈雉、红隼,以及无数草木。
回程的路上,王俊恒不忘观察路边的狼尾草。作为基地负责人兼巡护员,他已经在这片土地上走了足足38年。2021年,临近退休的他临危受命,担任基地负责人。去年这里只有稀疏的几丛狼尾草,今年竟连成了片。或许用不了多久,这些野马会跑出保护区的边界,像它们的祖先那样,让整个蒙古高原都听见风里的蹄声。
每当夜晚,最后一缕阳光会掠过山脊,给野马移动的身影镀上金边。大青山不语,却把最动人的答案,写进了野马踏过的每一寸土地。(记者 胡仁巴)
编辑:李哲
崔
2025-07-21
城市绿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