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网8小时前
德黑兰市中心又恢复了往日的堵车“盛况”,两边的商场办公楼人进人出仿似往常,而街头巷尾的便利店小食铺从来没有停止营业——即使是在“十二日战争”期间。
来自中国山东的史可坚或许可以说是幸运的。他在以色列对伊朗发动袭击的前一天离开了德黑兰,和家人朋友一起前往里海度假。那里没有战机轰鸣、没有炸弹威胁,只有络绎不绝撤离而至的德黑兰人告诉他们,战争是真实在发生的。
开战头几天,源源不断到来的民众在里海三省引发了抢购潮,物价也短暂升高。但大约一周后,一切又都恢复正常。开战期间,史可坚和家人朋友一直待在里海地区。直到注意到德黑兰连续几天没有遭到过攻击,政府也表态可以返回,他们才回到德黑兰的家中。第二天早晨7点,伊朗和以色列宣布停火。
这场被美国总统特朗普称之为“十二日战争”的以伊冲突,可以说是自2023年10月加沙战争爆发后,最受全球瞩目的一场冲突。从6月13日凌晨以色列突袭伊朗,至6月24日两国宣布停火,这场冲突造成双方数千人伤亡——伊朗方面称其死亡人数超过1000人,以色列方面称死亡人数为28人。
如今,距离以伊停火已过去三周,伊朗已经开始重建工作,安抚那些在以色列空袭中失去家园的民众。然而,多方认为,伊核问题仍难以解决,以伊之间战火仍有可能重燃。对于伊朗民众而言,6月的轰炸日渐远去,战争的“硝烟”却久久难以散去。
“抓间谍”
当地时间7月4日,德黑兰的大街小巷异常热闹,这一天是伊斯兰教什叶派穆斯林最重要的节日之一——阿舒拉节。街头巷尾,免费的茶水、冷饮、烤肉、三明治随处可见,烟雾弥漫在夜晚的德黑兰上空。此时,距离冲突结束已经10天。
冲突结束后,伊朗国内举行了多次大型集会。当地时间6月24日,随着以色列和伊朗的停火协议生效,伊朗民众举行了全国性集会,大批民众走上街头,挥舞着伊朗国旗和该国领导人画像进行欢呼,庆祝“对以色列的胜利”。
四天后,伊朗在首都德黑兰为以伊冲突中遇难的高级指挥官和科学家举行国葬。据央视新闻报道,伊朗数万民众参加了这场葬礼,人们围着载有遗体的车辆痛哭献花并用衣服擦拭棺椁,还有民众发出愤怒的呐喊。
当地时间2025年6月28日,伊朗首都德黑兰,德黑兰举行隆重葬礼,悼念在以色列伊朗大规模冲突中遇难的60多位高级将领、核科学家、新闻工作者和妇女儿童等。图/IC photo
史可坚告诉新京报记者,德黑兰的城市生活基本已经恢复正常,此前撤离德黑兰的民众也大都返回,市中心地区堵车又成了常态。“没有人能一直躲在外地,毕竟,大家还得工作生活。”
史可坚和伊朗有着很深的渊源。13年前,他曾以中文老师的身份来到伊朗,在这里待了6年。2018年年中,特朗普单方面撕毁了伊核协议,引发两国局势紧张。受此影响,史可坚回到国内。
直到今年5月,史可坚再次来到伊朗。此时,他已经娶了伊朗妻子,并且有了孩子。史可坚准备和朋友合伙做生意,来到伊朗后的半个月时间内,他和岳父、朋友一直在各方奔走,为注册公司办理各种手续。6月12日,一切准备妥当,史可坚和家人朋友一起去了里海度假。没想到,这让他躲过了一场战争。
当地时间6月13日凌晨,以色列对伊朗实施大规模空袭,伊朗首都德黑兰、伊朗西部的洛雷斯坦省、克尔曼沙阿省等多地都传出爆炸声。以色列军方称此次行动为“崛起的雄狮”,空袭对象是伊朗境内数十个与核计划和其他军事设施相关的目标。伊朗随后发起“真实诺言-3”行动,对以色列实施无人机和导弹袭击。
短短几天内,伊朗损失惨重。据以色列方面消息,此次行动中,以方共杀死了超过30名伊朗高级安全官员和11名高级核科学家。以色列媒体报道指出,多名伊朗顶尖核科学家都是在睡梦中遭到暗杀身亡。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所副所长秦天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伊朗在此次以色列袭击中短时间内损失惨重,除了伊朗方面预判不足、准备不充分、军事实力略逊于以色列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伊朗在反间防谍方面漏洞百出。
“伊朗被以色列渗透得很厉害,所以伊朗一些高官的行踪和住宅、一些重要设施的地点、导弹阵地的位置都被以色列掌握得一清二楚。这也是许多伊朗高官、科学家在很短时间内就被暗杀的一个重要原因。”秦天说。
有伊朗官员称,此次以色列对伊朗的袭击显示出,伊朗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渗透事件”。为此,战争期间及战争结束后,“抓间谍”都是伊朗政府的一项核心行动。
据伊朗媒体报道,在以色列对伊朗发动袭击的12天内,伊朗情报和安全部队逮捕了超过700名为以色列从事间谍活动的人员。这些间谍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破坏活动,包括操控无人机、制造自制炸弹、拍摄敏感军事地区以及向以军提供情报。冲突结束后,伊朗也开展了一波大规模的行动,抓捕了数百名可疑人员,并处决了多名涉嫌与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有关的人士。
史可坚也亲身经历了伊朗政府“抓间谍”的行动。他说,回到德黑兰后,他开车去街上走了走,“整个城市显得非常安静,街上车很少——这很少见,德黑兰往日里堵车非常严重。”
但他注意到一个明显的变化,那就是街上盘查路人的巴斯基民兵增加了。巴斯基民兵组织是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旗下的准军事组织,主要由志愿者组成。史可坚也被巴斯基民兵拦住盘查,后来还被带到警察局盘问了一番。
“他们应该是在抓间谍,所以觉得可疑的外国面孔都会盘问一番。”史可坚说,他被带走主要是因为他当时在大街上拍了一些照片,到了警察局后他解释清楚他的身份和来伊朗的用意后,就被放回家了。
伊朗的抓间谍行动显然还未结束。7月13日,伊朗法尔斯通讯社透露,该国总统佩泽希齐扬在6月份的以色列袭击中受了轻伤。
报道称,6月16日上午,佩泽希齐扬在德黑兰西部的一栋大楼内参加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紧急会议,以军随后朝这栋大楼发射了6枚导弹,试图封锁逃生路线。爆炸发生后,被困人员通过预先准备好的应急出口成功撤离,佩泽希齐扬在撤离过程中腿部受了轻伤。目前,伊朗正在调查是否有人泄密。
“建房子”
在“抓间谍”的同时,伊朗政府战后另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启动重建。史可坚6月23日返回德黑兰家中时发现,他的住处并没有遭受任何损失。但在伊朗多地——包括首都德黑兰,失去家园的人不在少数。
就在德黑兰东部的帕尔斯街区,42岁的穆罕默德和妻子眼睁睁看着自家房子在眼前被焚毁。“我们待在家里,听着头顶上爆炸声、无人机和飞机的轰鸣声不断。我们非常害怕,因此即使那会儿已是晚上,我们还是决定离开家。”穆罕默德对“中东之眼”新闻网说。几分钟后,以色列的炸弹袭击了他们的家。
穆罕默德和妻子站在街上,看着他们的房子被火焰吞噬,“我不知道该怎么做——应该为我们还活着而开心,还是为我们美丽的家在眼前燃烧而哭泣?”
“以色列对伊朗发起的这场战争,让伊朗损失非常大。”伊朗德黑兰大学教授福德·伊扎迪(Foad Izadi)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伊朗全国有超过1000人被以色列杀害,其中很多都是妇女和儿童。此外,很多地方的基础设施遭到破坏。
伊扎迪表示,自战争结束后,德黑兰民众的整体情绪是积极的,因为以色列并没有实现他们的目标。“当然,这场战争对伊朗来说是令人震惊的,因为它发生在伊朗和美国举行谈判的期间。因此,人们意识到,伊朗目前面临的困境,不是因为伊朗政府的错,而是因为外国势力,也就是以色列和美国的入侵。”
新华社援引伊朗烈士和退伍军人事务基金会7月7日发布的数据称,截至当晚,伊朗死于以色列袭击的人数为1060人,并且这一人数可能升至1100人。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此前报道,截至6月24日,以伊冲突期间伊朗有近4800人受伤。
在基础设施方面,伊朗政府发言人穆哈杰拉尼7月1日表示,以色列对伊朗的12天袭击共摧毁了3500套住宅,其中包括德黑兰的332套。
6月24日停火后,伊朗政府已开始着手重建在此次以色列袭击中受损的住宅区和公共基础设施。穆哈杰拉尼说,有关部门立即开始评估损失程度,但由于以军对居民区、科学中心、研究机构、医疗机构等多地进行袭击,伊朗在重建方面面临着艰巨的任务。
她说,政府将优先为受影响的民众提供住所,包括提供酒店和宾馆等,住房援助和建筑贷款的数额也将“很快公布”。伊朗道路和城市发展部部长法尔扎内·萨德格说,帮助那些房屋在战争中受损的民众至关重要。
6月27日,德黑兰阿扎迪大道上,车流较少。受访者供图
据报道,伊朗政府允许人们致电或前往指定中心登记被毁房屋的详细信息,从而启动获得重建、拆除或新公寓补偿贷款的程序。但目前还不知道,这些失去住处的人何时才能再次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
失去房子的人重建房子难,没有失去房子的人要抹去战争阴影重建生活也非易事。德黑兰居民希琳·拉斯特加普尔在战争期间一直待在德黑兰的家中,每天都能听到轰炸声。拉斯特加普尔幸运地活了下来,房子也没有被摧毁,但她说,战后她变得异常的焦虑和紧张,不得不服用药物控制。
史可坚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他说,德黑兰这座城市看着恢复到了战前状态,但实际上大家还是会害怕,担心会再次打起来,这就导致有的行业、有的生意更难做了。他在这场冲突中没有遭受什么财产损失,但冲突结束后的生活也变得更加艰难。
他说,他目前正处于创业阶段,战争结束后他在办理一些手续时变得更加困难,有时候面临一些刁难,有时候则不得不多花一些冤枉钱。“虽然已经一个多星期了,看上去大家也都恢复吃吃喝喝,但其实还是能感受到战争的阴影。”
这场冲突还出现了连锁反应。联合国伊朗驻地协调员普里斯纳7月1日表示,伊朗6月与以色列的冲突造成数百人死亡、多所医院遭袭,除了许多市民为躲避导弹袭击撤离城区外,此次冲突还引发了阿富汗难民返乡潮。
当地时间2025年7月11日,阿富汗赫拉特,大量阿富汗难民从邻国伊朗返回,在位于两国边境的临时营地中聚集。图/IC photo
联合国介绍,过去四十余年来,伊朗始终维系着全球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难民收容体系,在医疗教育等领域实施包容性政策。目前,该国有大约350万难民或类似处于难民状态的人群。但在6月13日以色列袭击伊朗后,越来越多的阿富汗难民通过伊朗边境自愿或遭强制遣返回国。
联合国难民署数据显示,仅6月26日单日就有三万余名阿富汗人返乡。联合国难民署驻阿富汗代表贾马尔描述道:“每天,有时甚至每隔几小时就有巴士载着筋疲力尽、神情绝望的阿富汗难民家庭及其全部家当,抵达并停留在阿伊边境。”
“战争并未结束”
“不,战争并未结束。”在被问及是否认为停火之后这场战争就彻底结束时,伊扎迪斩钉截铁地回答。“以色列和美国不止希望颠覆伊朗的政权,他们还想让伊朗这个国家分崩离析。目前这两个目标都没有实现,因此他们未来还会继续侵略伊朗。”
对于这场冲突,伊朗视之为胜利。6月26日,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发表视频讲话称,在此次战争中,伊朗对以色列进行了报复性打击,导致以色列政权几乎崩溃。此外,美国也并未获得任何成功,反而被伊朗狠狠教训了一番。这是自以伊停火以来,哈梅内伊首次公开讲话。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6月24日则宣布,以色列达成了预定目标,彻底摧毁了伊朗的弹道导弹和核能力,以色列变得更加安全了。以色列国防部长卡茨6月27日发文总结了以军此次行动,称以军在行动中摧毁了伊朗境内防空系统、多个关键核设施和导弹生产系统,刺杀了多名伊朗安全高层与核心核科学家,终结了伊朗几十年来谋划的“摧毁以色列计划”,圆满完成了军事行动。
孰胜孰负各执一词,但停火协议的脆弱性从最开始就有显现。据央视新闻报道,就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以伊达成停火协议后不久,德黑兰仍传来巨大爆炸声,双方都互斥对方“违约”。虽然24小时后停火终于落实,但外界对于停火能持续多久仍有疑虑。
美国芝加哥大学政治学教授罗伯特·帕普(Robert A. Pape)对新京报记者表示,以色列和伊朗之间的停火能否持续,主动权掌握在以色列手中。“只要以色列愿意停火,停火就能够持续。但战火再起的可能性仍然存在——而届时,以色列极有可能是那个破坏停火协议的一方。”
帕普目前担任芝加哥大学安全与威胁项目主任,多年来一直在研究轰炸伊朗福尔多核设施的具体场景。他1991年出版的《轰炸取胜:战争中的空中力量与胁迫》一书,被认为是探讨空中力量作用的经典著作。
加速此次以伊之战结束的,正是美国对伊朗核设施的空袭。当地时间6月21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美国对伊朗福尔多、纳坦兹和伊斯法罕三处核设施实施了打击。伊朗方面随后也证实,这三处核设施遭到打击。
7月5日,德黑兰高尔哈克大街上,车辆已明显增多。受访者供图
据央视新闻报道,伊朗拥有25到30座完全或者主要用于核计划的设施,其中6座属于一级目标:纳坦兹的铀浓缩设施、伊斯法罕的转化装置、阿拉克的重水反应堆、帕尔钦的武器及弹药生产设施、福尔多的铀浓缩设施以及布什尔的轻水反应堆。
伊朗核问题是困扰国际社会半个多世纪的一个复杂问题。伊朗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了核能源开发活动。1980年美伊断交后,美国多次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并对其采取了极限施压政策。一直到2015年,伊核问题六国(伊朗和中、美、俄、英、法)达成了全面协议,其核心是通过限制伊朗核活动换取国际社会解除对伊制裁。
但2018年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后,伊朗也逐渐退出伊核协议,恢复了铀浓缩活动,生产了更高丰度的铀。伊朗方面坚持称,该国无意发展核武器,开发核能是出于民用目的。但以色列多次指责伊朗接近拥有核武器,并以此为由对伊朗发起了“十二日战争”。
美国空袭伊朗三处主要的核设施后,伊朗的核能力到底损失多少,外界评价不一。特朗普坚称,此次袭击后,伊朗的核计划已倒退“数十年”。但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总干事拉斐尔·格罗西说,伊朗很可能“在几个月内”就能开始生产浓缩铀。美国《纽约时报》获取的美国情报部门机密报告也显示,此次袭击后,伊朗研制核弹的时间被推迟了,但“不到六个月”。
帕普有同样的看法。他说,此次美国和以色列对伊朗核设施的打击对于伊朗来说损失出奇的小。“尤其是几乎没有证据表明,伊朗在将其60%的高浓缩铀制成炸弹方面受到了实质性的挫败。伊朗目前的状况几乎与轰炸前的情况相同。”他说。
帕普认为,不论是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核问题可能都是伊朗“唯一现实的生存选择”。他说,“对于伊朗而言,这场战争更加表明,它需要核作为一个可靠的选择,以阻止以色列和美国随时发动无休止的袭击。
伊扎迪则否认伊朗有意制造核武器。他说,这只是美国和以色列的说法,国际原子能机构在伊朗的检查并未发现相关证据。
国际原子能机构6月12日通过一项决议,指责伊朗未履行其核义务。但格罗西6月17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尽管对伊朗的核设施进行了20多年的检查,但联合国监督机构“没有任何关于伊朗系统、努力研制核武器的证据”。
伊朗议会6月25日通过决议,暂停和IAEA的合作。7月12日,伊朗外交部长阿拉格齐表示,如果美国保证不再对伊朗发动袭击,伊朗愿意恢复与美国进行核谈判。他还表示,伊朗未来愿意以“新形式”与IAEA合作。
伊核问题未来该如何解决,仍然悬而未决。特朗普虽然曾表示希望避免与伊朗发生更多冲突,并表态倾向于与伊朗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外界也认为追求“和平总统”之称的特朗普不会愿意直接卷进一场战争中,但美媒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特朗普已私下向内塔尼亚胡暗示,若伊朗追求核武器,他不会反对以色列采取新一轮军事打击。
在伊朗,关于战事再起的担忧从未散去。史可坚说,他身边的伊朗人都觉得,战争肯定还会再次到来,“只不过,在战争再次到来前,大家还是得努力恢复正常生活。”
新京报记者 谢莲
编辑 胡杰 校对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