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新闻15小时前
邱贻可发文,不仅是对自己工作的辩护,也是对理性讨论空间的一种呼唤
7月16日晚,孙颖莎主管教练邱贻可发文,晒出了自己从2022年2月成为孙颖莎主管教练以来,孙颖莎取得的成绩单,表示“部分网友使用统一的话术引导大量粉丝对我进行攻击和谩骂,尤其是我个人社交媒体账号中,涌入了大量针对我和我的队员们、家人们的不实言论和辱骂性语言,对我们都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据此前报道,WTT美国大满贯女单16强赛,国乒女单两大主力孙颖莎、王曼昱双双被淘汰,无缘8强。孙颖莎的失利,则引发了部分球迷的不满,有人将此归咎于教练组决策,甚至对教练邱贻可进行人身攻击。
竞技体育本身有很强的不确定性,诸如乒乓球等比赛成绩也依赖于运动员的临场发挥,即便是顶级选手,不同的竞技状态和环境下,都有可能出现失利。比赛输了,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及时复盘、调整状态。
比如此次孙颖莎表现未达预期,作为主管教练,当然需要、相信也一定会承担相应工作职责。包括全面分析,技战术的指挥安排是否得当?比赛留下哪些经验教训?运动员的赛前赛后状态如何?另外,有球迷提到邱贻可同时指导不同主力选手,在赛程密集的情况下其精力分配是否受到影响?实际上,这些问题都可以在专业范畴内展开理性探讨。
但必须明确的是,对比赛失利的复盘,应当聚焦于技战术层面的专业分析,而非滑向情绪宣泄和网络暴力。粉丝如果真关心运动员发展,更应给予教练团队足够的信任与耐心,而不是在情绪驱使下对教练进行围攻。孙颖莎取得的一些优异战绩,其实充分证明了教练团队的专业能力。邱贻可发文,不仅是对自己工作的辩护,也是对理性讨论空间的一种呼唤。
将一次比赛结果无限放大,甚至否定整个教练团队的工作,这种非黑即白的思维,显然违背了竞技体育的客观规律。不仅无助于运动员成长,也可能会破坏整个团队氛围。不妨试想,当运动员和教练在承受赛场压力的同时,还要面对来自网络的攻击,其心理状态和现场发挥难免受到负面影响。
巴黎奥运会后,孙颖莎接受央视《面对面》采访时曾谈到,希望支持中国乒乓球队的球迷“能够理智看待输赢,而不是我赢了就表扬我,表扬我的教练好,或者我的朋友、我的队友甚至家人,什么都好了。当我输了以后,也希望他们多一些关心跟包容,希望他们在这方面做得再理智一些”。
↑巴黎奥运会后,孙颖莎接受央视《面对面》采访。
说到底,分析运动员的赛事表现应当回归专业讨论的起点。球迷对运动员和教练,都需要多一些包容与理解,尊重竞技体育的客观规律,而非像“饭圈”追星那样,一味用“护犊子”心态对教练、队员等进行无端攻击。
今年4月,网信部门会同体育主管部门持续加大对网上体育饭圈问题治理力度,依法严惩拉踩引战和攻击谩骂等行为。广大球迷理应提升自身体育素养,以更成熟的态度看待比赛结果,减少情绪化宣泄。另一方面,针对邱贻可遭受网暴的情况,相关网站平台需积极履行管理责任,对相关账号和内容进行及时干预;监管部门也应加强网络巡查,若发现恶意造谣、网络暴力等行为,依法予以处置。
无论如何,专业的体育讨论不能被“饭圈”逻辑主导,理性的分析也不应被极端言辞淹没。应构建更加理性和包容的舆论生态,为体育事业营造健康良好的舆论氛围。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熊志
编辑 赵瑜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编辑:唐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