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网14小时前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产业发展版图上,新疆的产业园区宛如明珠,以璀璨光芒点亮经济发展的新航道。
这些承载着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使命的产业园区,立足石油、煤炭、新能源等资源禀赋,把握共建“一带一路”机遇,锚定“十大产业集群”战略布局,在延链补链强链的探索中加速奔跑,以产业集聚之势,勾勒出新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宏伟蓝图。
链式发展 拓展产业链条
在6月底召开的2025(中国)亚欧商品贸易博览会上,新疆各地产业园区聚焦特色优势领域,积极展现产业升级之路,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发展景象。
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水刺无纺布工厂实现从棉纤维到成品的10分钟极速转化,让与会客商惊叹不已;新疆利泰丝路投资有限公司打造的200万锭智能纺纱基地也同样亮眼。依托“炼化纺”一体化创新模式,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纺织服装产业年产值突破百亿元,成为全疆首个百亿元级纺织产业集群。
“目前,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成功构建起从化纤原料到服装成品的全产业链体系。”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玛依拉·吾斯曼说,为进一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库尔勒经开区积极探索“补链”合作新机遇,寻求与国际前沿纺织技术接轨,并拓展优质原材料供应渠道。
在加快产业链式发展的赛道上,奎屯—独山子经济技术开发区紧扣化工、棉纺、新能源新材料等高科技、高附加值领域,精心谋划项目。其中,备受瞩目的跃动微固态电池项目在此次商博会上成功签约,标志着奎独经开区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建设上实现突破。
今年,奎独经开区重点围绕烯烃芳烃、聚氨酯等核心领域,依托已落地企业整合轻烃资源,不断延伸精细化工产业链,推动产业向高端化、循环化发展。
在南北疆园区差异化发展的格局中,作为国家亿吨级煤炭基地的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正以煤基新材料项目为突破口,实现从“卖资源”到“造材料”的战略转型。
近年来,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引进了一批煤制气、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现代煤化工项目。项目依托准东煤炭资源禀赋,运用现代煤化工技术,致力于生产高附加值化工产品。待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实现煤炭资源的深度开发与高效利用,有效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联动,助推准东开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依托链主 激发产业活力
在今年商博会的户外展馆,一场高端装备制造的盛宴精彩上演,呈现出新疆装备制造产业从核心部件到整车组装的完整脉络。这背后,是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装备制造业发展促进会(产业联盟)的企业,以联盟形式共同推动着产业发展。
该产业联盟聚集了新疆大道实业投资有限公司、铁建重工新疆有限公司、陕汽新疆汽车有限公司等众多装备制造产业链上下游重点企业,是集技术创新、高端制造、市场开拓、资源整合和产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新疆大道实业公司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链主”企业,以乌鲁木齐经开区(头屯河区)的两河高端制造科技产业园为中心,通过重点项目“链动”上下游产业协同贯通的同时,吸引一批产业链配套企业相继入驻。
“我们希望能聚企成链,聚链成势。”新疆大道实业公司董事长、乌鲁木齐经开区(头屯河区)装备制造业发展促进会(产业联盟)会长杨森说,借助地缘和资源优势,联盟希望能引导更多上下游企业来疆兴业、协作配套,推动单兵作战向合作共赢转变,打造优势互补、共建共享、链条完整的产业生态圈。
目前,两河高端制造科技产业园已基本建成集智能汽车研发设计、整车生产、零部件配套、检验检测等于一体的全产业生态链。
同样凭借“链主”企业的引领,库尔勒上库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依托自身优势,积极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聚焦自治区“十大产业集群”和环塔里木经济带建设布局,库尔勒上库高新区绘制产业链图谱,培育引进一批具有核心技术、带动效应强的龙头企业、产业链“链主”企业,逐步打造出“炼化纺”一体化特色产业集群,形成生产装置互联、上下游原料互供、投资互渗的完整产业链条。
目前,库尔勒上库高新区已建成新疆中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20万吨/年PTA链条项目,这也是世界首套内陆地区建造的百万吨级PTA项目,上承芳烃油气产业,下接聚酯、涤纶短纤和长丝产业,实现优势资源就地转化。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20万吨/年天然气制乙二醇补链项目是全国最大的天然气制乙二醇示范项目,实现“燃料变原料、原料变材料”的革命性转变。
此外,新疆中泰集团聚酯50万吨/年差别化功能性纤维延链项目,上承高新区已建成的PTA、乙二醇项目,下接化工纺织服装产业,构建从“一方气”到“一根丝”“一匹布”“一件衣”的“炼化纺”一体化全产业链。
服务赋能 打造产业生态
为不断推动产业集群向高端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天山南北的产业园区通过构建全周期服务体系,为企业发展积极培育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
在2024年底,新疆发布推动园区(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十五条措施,其中“强化要素保障”“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创新驱动”等要求不断推动各地产业发展持续深化。
7月7日,在位于巴楚工业园区的某染织企业内,机声隆隆,一排排整齐的织布机有序运转。“园区在企业厂房建设、设备投资、劳动用工等各类生产要素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该公司负责人说,有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企业要做的就是把控好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今年力争完成10亿元的年产值目标。
近年来,巴楚工业园区以打造喀什地区首批百亿元级园区为目标,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聚焦纺织服装、新能源、绿色矿业三大主导产业,不断扩大园区承载力,高效发挥园区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引擎作用。
“今年以来,园区持续围绕全产业链发展招大引强,重点推进一批新落地项目投产达产,积极争创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巴楚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宋妍说。
产业园区作为“链接”政企、助力企业提升经营效益、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精准检验区域营商环境质量和企业满意度的重要平台。
在哈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生产的热度同样持续升温。
截至5月底,哈密高新区注册企业总量突破1000家,标志着该园区在推进产业集聚、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哈密高新区通过制定产业链招商图谱,围绕“一高两新”三大主导产业,精心绘制“八大四小”产业链,明确目标企业560家,产业涵盖风电装备制造、氢能装备制造、超硬材料等多个领域,多项产业实现“零”的突破。
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市区)强化创新主体主导作用,通过企业技术需求分析会、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产教融合等系列活动,推动产业加快发展。
6月,2025中国药品研发百强榜揭晓,新奇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凭借深厚研发底蕴与创新成果,荣膺“2025中国中药研发实力前20强”,位列第十三。
近年来,新奇康药业研发投入持续加码,重点布局中药新药、经典名方二次开发等研究,与多家科研机构联合攻关,在抗病毒、抗炎等中药现代化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新奇康药业是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推动科技发展,实现产业化的一个缩影。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科技局党组成员、科协副主席江林说,2024年辖区企业共获得各级各类科技财政扶持资金2.1亿元,带动企业研发投入28.69亿元。
作为全疆乃至中亚地区名副其实的生物医药产业中心,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目前集聚了全疆70%以上生物医药企业,生物医药产业链全面、产业集聚优势突出。
从天山脚下到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新疆各地产业园区通过差异化产业布局、链主企业引领、全周期服务赋能,构建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为新疆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强劲动能。(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马伊宁)
编辑:刘嘉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