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客户端浙江频道14小时前
7月16日,一批退运回国的跨境电商包裹通过国际公路运输(TIR)模式运抵浙江义乌,经过海关监管后,完成理货退回国内商家手中,标志着TIR跨境电商出口跨关区退货模式首次在浙江落地。
据悉,该批货物重约2.6吨,货值近70万元,此前从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出境,运输至俄罗斯莫斯科,货源地来自浙江义乌、诸暨、东阳、永康等地。
“因海外买家取消订单,未能在俄罗斯海关完成清关,从莫斯科海关监管仓退货。”优拉(杭州)国际供应链有限公司关务经理柯建强表示,在跨关区退货政策支持下,他们可以选择在不同直属关区间退货。
TIR是根据联合国《国际公路运输公约》规定,开展一种国际跨境公路运输物流模式。相较于航空、铁路运输,具备对基础设施依赖小、机动灵活、装卸方便等特点,非常适合跨境电商小包裹出口。今年2月,浙江首批“TIR+跨境电商”模式出口货物从义乌发运。
“以前经新疆口岸出口的跨境电商货物,如买家取消订单,大多原路退回到新疆。”义乌海关驻机场办事处业务一科科长叶正阳介绍,再加上当地不具备货源优势,要想重新组货出口,耗时费力,如果再运回义乌组货,成本陡然上升,“很多人会选择在海外低价处理,或使用更昂贵的空运退货。”
跨关区退货模式的落地,则可以让退回的货物,搭载TIR回程车辆直抵义乌清关,比空运退货成本降了四成多。“不仅省去了中间停留,也一定程度缓解了俄罗斯至义乌回程TIR载货率低的现状,降低TIR企业物流成本。”叶正阳表示,“跨关区退货”政策还有助于义乌物流企业优化运输路线,为客户提供更高效且低成本的物流解决方案。
据悉,去年12月,海关总署推出优化跨境电商出口监管的若干措施,围绕进一步促进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在杭州海关等20个直属海关试点跨境电商零售出口跨关区退货政策,允许企业灵活选择退货口岸。
据了解,为助力浙江首票跨境电商零售出口货物通过TIR公路运输实现跨关区退货,义乌海关主动谋划,建立“口岸+属地”海关协调机制,针对企业需求,优化监管流程,解决企业退货申报等问题,依托义乌航空口岸“7×24小时”预约通关服务,大幅缩短通关时间,保障退货商品顺利验放,降低企业综合成本。
接下来,义乌海关将继续深化新一轮国贸改革,助力企业常态化开展跨境电商零售出口跨关区退货业务,并持续深化跨境贸易便利化改革,优化跨境电商零售出口退货机制,支持出口跨境电商企业完善售后服务体系,助力义乌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
(吴峰宇参与采写)
编辑:刘嘉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