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城市工作会议7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出席会议。
习近平在重要讲话中总结新时代以来我国城市发展成就,分析城市工作面临的形势,明确做好城市工作的总体要求、重要原则、重点任务。李强作总结讲话,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做好城市工作作了具体部署。 据新华社
转变城市发展动力,更加注重特色发展
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刻把握新形势下我国城市发展规律,坚持党对城市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坚持把城市作为有机生命体系统谋划,推动城市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我国新型城镇化水平和城市发展能级、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宜业宜居水平、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水平、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提升。
会议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城市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以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为主线,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大力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牢牢守住城市安全底线,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
会议指出,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城市工作要深刻把握、主动适应形势变化,转变城市发展理念,更加注重以人为本;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更加注重集约高效;转变城市发展动力,更加注重特色发展;转变城市工作重心,更加注重治理投入;转变城市工作方法,更加注重统筹协调。
部署城市工作7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会议部署城市工作7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是着力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着眼于提高城市对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承载能力,发展组团式、网络化的现代化城市群和都市圈,分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继续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二是着力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精心培育创新生态,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不断取得突破;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城市动能,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充分发挥城市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枢纽作用。三是着力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坚持人口、产业、城镇、交通一体规划,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牢牢兜住民生底线。四是着力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巩固生态环境治理成效,采取更有效措施解决城市空气治理、饮用水源地保护、新污染物治理等方面的问题,推动减污降碳扩绿协同增效,提升城市生物多样性。五是着力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加快老旧管线改造升级;严格限制超高层建筑,全面提升房屋安全保障水平;强化城市自然灾害防治,统筹城市防洪体系和内涝治理;加强社会治安整体防控,切实维护城市公共安全。六是着力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完善城市风貌管理制度,保护城市独特的历史文脉、人文地理、自然景观;加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提高市民文明素质。七是着力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坚持党建引领,坚持依法治市,创新城市治理的理念、模式、手段,用好市民服务热线等机制,高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建立健全科学的城市发展评价体系
会议强调,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必须加强党对城市工作的全面领导。要进一步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增强城市政策协同性,强化各方面执行力。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建立健全科学的城市发展评价体系,加强城市工作队伍素质和能力建设,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要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科学回答了城市发展为了谁、依靠谁以及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城市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的城市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要认真学习领会,不折不扣抓好落实。要深刻把握我国城市发展所处历史方位,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做好城市工作;深刻把握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定位,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把握城市内涵式发展的战略取向,更有针对性地提升城市发展质量;深刻把握增强城市发展动力活力的内在要求,做好改革创新大文章;深刻把握城市工作的系统性复杂性,着力提高落实各项任务部署的能力。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领导同志,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政协有关领导同志等出席会议。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城市工作负责同志,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有关地级城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有关人民团体,中央管理的部分金融机构、企业和高校,中央军委机关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等参加会议。
■ 解读
时隔十年再召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释放哪些信号?
7月14日至15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为何十年后再次召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这场会议有哪些重要内容?将如何影响后续的城市建设、房地产发展?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石楠表示,“时隔十年,党中央选择在这个关键节点再次召开城市工作会议,意义重大。这不仅是在为下一步发展谋划总体战略布局,也是应对当前城镇化面临的新挑战、顺应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与社会结构深刻变化的战略性部署。” 新京报记者 段文平
十年后再开最高规格城市会议
以中央名义召开的城市工作会议,是我国城市发展最高级别的决策部署会议,历来很少召开,但每次会议都对全国的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起到关键的指导作用。
2015年12月20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是时隔37年后,中央再次召开的最高规格城市工作会议。
时隔十年,如今再次召开城市工作会议,有哪些时代背景?与十年前相比,又有哪些变化?
在石楠看来,此次会议是党中央在特定历史时期作出的重要决策。与十年前相比,会议背景发生了三个显著变化:其一,我国城镇化发展已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此时量的增长不再是首要目标,品质提升才是关键所在。其二,我国正稳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其中治理现代化既是重中之重,也是难度最大的环节。而城市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内容,这就要求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各行各业、各部门以及全体民众齐心协力,共同投身于城市发展。其三,经济发展已进入双循环新阶段,城市竞争力的评估标准需要重新审视,城市发展也亟待进行系统性思考,不仅要宜居、韧性、智慧,也要创新、美丽、文明。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黄征学表示,十年来,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城市发展方式都迈入新的阶段。这个阶段,城市发展的目标、主题、主线和抓手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都有所不同,需要进一步明确城市工作的总体要求、重要原则、重点任务。
新发展阶段背后的两大重要判断
黄征学表示,2015年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是基于当时我国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的现状。而这次的会议,则是基于两个重大的判断。
这两个判断是: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
“这意味着,后续,我国的城镇化增长速度将放缓,不再以增量扩张为主,而是以存量提质增效为主。”黄征学说,基于这样的判断,我国的城镇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才需要明确主线、抓手、重点任务等。
此次会议部署城市工作7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包括着力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着力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着力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着力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着力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着力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着力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
“1个体系+6个城市,构建7大任务。二十大报告提出,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本次会议新增创新、美丽、文明三大要素,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黄征学说。
7大任务重构城市发展
值得留意的是,此次会议围绕城市发展部署的7个层面的重点任务,其中诸多提法备受瞩目。
会议明确,着力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着眼于提高城市对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承载能力,发展组团式、网络化的现代化城市群和都市圈,分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继续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发展策划研究所所长彭剑波说,“郡县治,天下安”。相比2015年提出“优化东部城市群,培育中西部城市群”,此次跳出“大城市中心论”,要求“分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通过“组团式城市群”促进城乡融合,破解区域失衡。
会议还指出,着力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坚持人口、产业、城镇、交通一体规划,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牢牢兜住民生底线。
彭剑波解读认为,通过“兜住民生底线”“公共服务均衡化”等表述,将抽象理念转化为房地产新模式、危旧房改造等具体制度设计。
彭剑波还表示,首次提出“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聚焦老旧管线、超高层建筑等系统性风险点。将自然灾害防治、社会治安防控纳入同一任务框架,体现“全域韧性”思维。智慧城市任务未强调技术应用,而是要求“用好市民热线”“解决急难愁盼”,体现从“数字化工具”向“治理有效性”的转向。强调“用好市民服务热线”等机制,要求“高效解决急难愁盼”,突出治理效能而非技术堆砌。
总之,2025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此次会议不仅是城市工作思路的迭代,更是城市发展与治理哲学的变革。以‘人民性’为灵魂,以‘安全韧性’为底线,以‘六位一体’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以‘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城市内涵式发展’为主线,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城市体系的支撑。”彭剑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