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小时前
世俱杯1/4决赛里,巴黎2-0击败了拜仁。穆夏拉的重伤、巴黎两张红牌、安东尼-泰勒的魔幻吹罚……太多因素吸引走了注意,导致人们差点忘了,这就是托马斯-穆勒代表拜仁的最后一场比赛。
而在不久之前的第一轮比赛里,身穿拜仁25号战袍的托马斯-穆勒梅开二度,将自己的俱乐部进球数提升到了250球。从他当初加入拜仁青训营算起,又恰好过去了整整25个年头。
如果世上真有足球之神,我觉得祂肯定是个强迫症。但在穆勒身上,这份纪录估计是唯一工工整整的地方。除此之外,你只能看到一个被踢球耽误的段子手,无法被传统定义的奇特前锋……
以及,即使已经踢完了身穿拜仁球衣的最后一场比赛,却将永远与球队灵魂绑定的伟大传奇。
穆勒能成为职业球员,在他的家乡魏尔海姆一度被当做某种“未解之谜”。
毕竟这孩子从小身高一般,速度一般,力量一般,技术一般,连名字都看起来是那么平平无奇,丢块砖都能砸到三个托马斯和五个穆勒。用他后来自己的话来说:“我知道很多人觉得我很难成为一名球员,包括我自己。但到了某个时候,他们就开始想‘哦,原来这人踢球这么厉害!’嗯,其中也包括我自己。”
硬要说他在家乡青训小球队佩尔TSV有什么亮点的话,那估计就是与生俱来的好胜心。每球必争,每场必拼,甚至和亲弟弟一起踢球都没有一丁点儿风度,该铲就铲该撞就撞。然而正因如此,队友和教练都觉得每次穆勒在与不在场,比赛的感觉好像完全不一样。
或许也是看到了这一点,在他10岁那年,拜仁带着满村父老的疑惑把穆勒招进了青训营。从此,青年队里出现了一个好胜心拉满的……中后卫。
直到U14的一场比赛里,拜仁开场不久0-2落后,教练破罐破摔地把穆勒换去了锋线,世界线才突然发生了跳跃。那场比赛之后的时间,主教练一直在场边百思不得其解,为啥这娃停球这么大,却直接冲过去进球了?为啥这过人动作看起来这么僵,球却弹回来又让他进球了?
当然,他更想不到的是,未来全世界会有多少人会产生同款困惑。
总之,穆勒就这么在拜仁青训营一级级攀升,过上了豪门青训小将的标准化生活。
比如19岁生日之前,他就被克林斯曼招入了一线队,在与汉堡的比赛里替补克洛泽出场,上演了德甲首秀。又比如很快就下放回了二队,继续默默踢德丙,直到20岁的时候被其他球队看中。
穆勒德甲首秀,身边是当时效力汉堡的孔帕尼
那支球队叫做霍芬海姆,他们想要穆勒去打个锋线轮换,而且已经和赫内斯谈妥了象征性的转会费。但穆勒在二队的教练赫尔曼-格兰德跳出来,表示了强烈反对。
格兰德告诉主席:“我不保证这家伙能做到别的任何事情,除了进球、进球和进球。要不我跟你打个赌吧,我赌他三年之内就能进德国国家队。”
旁边的主教练范加尔产生了兴趣:“那你跟我说说,他能打什么位置,有什么技术特点。”
格兰德想了一会:“他能打前场的所有位置。至于特点,嗯……啊……反正就是能进球。”
虽然这话听起来没有特别大的说服力,但已经足够让喜欢提拔年轻人的范加尔记住,并且把穆勒招进一线队试了试。
这一试,就上瘾了。
在此之前,穆勒一共只在德甲出场了28分钟。而之后的一个赛季,穆勒就实现了联赛全勤,用13个进球和10个助攻回报了范加尔的信任,帮助球队拿下德甲和德国杯的双冠王。自己入选德甲赛季最佳阵容,并且拿走了年度最佳年轻球员。
范加尔当时是这么说的:“就算我有里贝里和罗本,穆勒也永远在我的主力阵容有一席之地。”穆勒则表示:“对我影响最大的人就是范加尔,他在我最艰难的时候出现,给了最大的信任,也教会了我很多东西。”
不仅是在拜仁,穆勒很快还一下子惊艳了世界足坛。2010年南非世界杯,德国小组赛首轮面对澳大利亚,穆勒第三次为国出战并且打进了第一个国家队进球。接下来的比赛又轰入4球,拿走了世界杯金靴和最佳新秀。
这下,全世界都在探讨那个“未解之谜”了。
“为什么托马斯-穆勒看起来不高不壮,动作不快也不细,但总能进球?或者说,总能出现在进球发生的地方?”
穆勒自己给出了答案:“因为,我是一名空间阅读者。”
可能有些球迷并不了解,“空间阅读者(Raumdeuter)”这一说法,是穆勒自己2011年接受《南德意志报》采访时创造出来的名词。目的就是为了向大众解释,自己究竟是一名什么样的球员。
具体来说,穆勒也知道自己并没有其他世界级前锋拥有的特质,什么蝴蝶穿花的盘带啊、暴力刁钻的远射啊、精细快速的控球啊,但他拥有着无人能及的“比赛解读能力”。无论是无球跑动,还是有球状态下的传球,又或者接传跑的二过一配合,他总能为自己和队友创造出最适合射门的空间。
有一个非常鲜活且经典的例子。就在本赛季初拜仁战胜弗赖堡的比赛,穆勒打进了一个标志性的“穆勒进球”。人人都在称赞写意的停球和破门,他自己却在赛后强调,重点其实是举手要球之前的部分。
“格纳布里在边路拿球的时候,我首先观察到了莱默尔(斜向前插)的跑位,他拉开了空间。然后我做了一次同样靠近有球侧的假跑,然后再急停转向防守者的身后,拉开距离。我的前教练(范加尔)确实教会了我很多东西,他称之为范巴斯滕跑位。”
个人特点尽量保持,战术角色则根据教练要求做调整。
瓜迪奥拉刚来的时候,很多人都怀疑穆勒适应不了全新的传控打法。“我很清楚自己不是典型的佩普球员。尽管如此,我还是那三年出场最多的,应该也是进球最多的。教练和我都意识到,我也有别人没有的东西。”
而这种别人没有的东西,就是拜仁不同于其他豪门的独特之处。
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经常有人在谈论拜仁历任教练的时候,抛出一个“4231祖宗之法不可变”的论点。但实际上这一论点的背后,关键变量往往是穆勒踢得舒不舒服。
海因克斯、弗里克等德式教练讲究快速推进和两翼齐飞,无论穆勒打的是前腰还是右边锋,都是边中结合、立体化进攻的重要参与者,同时也是终结者。而在安切洛蒂时期,他只能专注成为一个传球手,到最后渐渐坐上替补席,更衣室走向崩盘。尼科-科瓦奇时代,他动不动在4141里和格雷茨卡搭档双后腰,首次单赛季进攻和助攻都没上双,结果可想而知。
托马斯-穆勒,就是拜仁过去十多年的DNA具象化,以及赛场上的晴雨表。
他经历过德甲被克洛普的多特压制,也经历过10年和12年那两次欧冠决赛,成为老男孩圆梦的背景板。他还经历了两次三冠王的盛大恢弘,并且全都是主角。
2013年,他以8个进球成为队内的欧冠最佳射手,包括半决赛两回合7-0巴萨里的三个进球。德甲贡献13球13助攻,还在德国杯决赛一传一射。
2020年,人们说穆勒已经江郎才尽,弗里克却在上任首战就让他打满全场,送出两次助攻大胜多特。最终在德甲送出21次助攻打破单赛季纪录,各项赛事进了14个球,包括8-2大胜巴萨里的第一个和第四个。
而在这两个三冠王之间,还有2014年那个难忘的世界杯冠军。又是打入5球拿到了银靴,又在那场7-1大胜巴西的比赛里,成为首开记录的惨案开瓶器。
如何评价托马斯-穆勒,又成为了一个难题。
弗里克说:“相信我,你永远无法完全理解穆勒的踢球风格,但他给球队和俱乐部带来的贡献也无法量化。永远不会有人跟他一样。”
莱万说:“一开始当队友我也很烦他,那张嘴真的是吧啦吧啦停不下来。后来我发现作为中锋在压迫后卫的时候,其实看不到对方的后腰在哪里准备接球,左边还是右边。但背后有个人一直在叨叨左、右、左、右,那就容易拦截传球了。你能想象吗?这明明是球场上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做到这件事的关键却不是什么超能力,是开口说话。”
你看,哪怕是这些天天跟他在一块儿的人,也觉得人类对穆勒的开发还不到10%。你很难定义球场上的穆勒,正如你很难定义一个世界级球星,为什么会跟马同步尥蹶子、冬天短裤大长腿、单车踩成魔性舞、穿女仆装去餐厅……
中国球迷给了穆勒一个很贴切的外号“二娃”,并且拿着这些GIF砸到每一个复读“德国人都很严谨”的人脸上。
但笑着笑着,时间就这么慢慢走过去了。
我最近一次看到关于穆勒耍宝的段子,应该是有记者问他:“拜仁棋牌室的传统还在吗?你们最近又拉了什么新人入伙?”
穆勒一本正经地解释:“认真的?这都啥年代了。我们早就不打羊头牌了,现在都玩Switch了好不好,马里奥赛车!”
这个时代就是这样,每个人的娱乐方式都在盯着自己的小屏幕。而在球场上,故事也同样发生了变化。
穆勒曾经直言不讳地说过,他不喜欢现在的足球发展方向:“20年前的训练和比赛里,没有教练员会像今天一样,如此关注和严格要求每个细节。”上赛季输给勒沃库森的比赛之后,他也在采访里表示:“球总是从A点到B点,再到C点。就像标准答案,没有人有自由去尝试,去冒险。”
他抗争过,不断地强调自己仍能帮助球队,能在场上奔跑90分钟,说最高水平的竞争永远都是驱动力。但没有谁真的敌得过时间,最终都要学会与自己和解。
23年夏天,穆勒第一次面对镜头诉了苦。“当身体不听使唤的时候,一切都会变得困难,那你就得好好想想自己的未来。”
24年欧洲杯,穆勒只出场了56分钟送出了1次助攻。外界充满期待的东道主最终铩羽而归,他也随后退出了国家队。
25年初,孔帕尼在一场欧冠比赛里只让穆勒出场了24秒。很多媒体和名宿都在忿忿不平说这是侮辱,穆勒却主动表示:“我与主教练沟通良好,随时待命。这不是什么羞辱,全队每一个球员都要有着服务精神。教练根据情况做出正常判断,他知道对我来说,宁愿出场15秒也比不出场强。”
他很清楚,自己的身体状态和竞技水平不可能和年轻时相比,也知道拜仁不可能接受一位纯替补球员拿着这么高的薪水。
在安联的最后一个主场比赛里,穆勒给全场拜仁球迷留下了一段特别穆勒的告别。“我想找个适合告别的笑话,没找到喜欢的,所以找了一个关于葬礼的。父亲临终,三个孩子站在床边,突然飘来他最喜欢的蛋糕香味。父亲让儿子去拿一块,却没拿到。父亲问‘我的蛋糕呢?’儿子回答‘妈妈说,那是留到葬礼之后的。’”
幸运的是,多亏了这届赛季后的世俱杯,拜仁球迷还能多看几场穆勒的比赛。
小组赛里,穆勒打满了其中两场比赛,首战还有两球入账。淘汰赛的两场比赛,都是最后时刻替补出场。甚至为拜仁效力的最后一分钟,他还凭借最擅长的后点抢点一度制造了点球,但VAR的介入否定了这最后一次贡献。
而随着拜仁在世俱杯的旅途走到了终点,穆勒也将告别这件整个职业生涯此前都未曾脱下的拜仁战袍。但千万别把没能“一人一城”当做一种遗憾,因为他自己就说:“回顾过去,我感受到的更多是喜悦。我不觉得有什么值得悲伤的,没有一点点伤感。毕竟我不是无缘无故成为拜仁出场纪录保持着的,这意味着我已经在拜仁水平上坚持的比其他人都要久。”
那个捉摸不透的空间阅读者,终于也成为了一名时间旅客。而所有见证过这些的我们,都会永远记得这么一个场外欢脱搞怪的二娃,场上不被定义的托马斯-穆勒。
不会再有下一个托马斯-穆勒了,因为,拜仁已经有过最好的那个。
编辑:唐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