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视听7小时前
太阳系行星运动的稳定性问题一直困扰着天文学家。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联合国际团队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取得重大突破,通过研究1.8亿年前的湖泊沉积记录,首次揭示了太阳系混沌行为影响地球气候的关键证据。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远古气候变化的奥秘,更为理解当代气候变化提供了新的科学视角。
科研人员在准噶尔盆地郝家沟剖面三工河组工作
研究团队通过高分辨率的天文旋回地层学、沉积学等多学科研究,在准噶尔盆地三工河组地层中发现了令人振奋的证据。他们首次将著名的Jenkyns全球变暖事件(约1.8亿年前)与火星-地球轨道周期变化联系起来。研究发现,现今火星与地球的引力共振周期约为240万年,但在1.8亿年前的早侏罗世,该周期缩短至160万年。这种周期性变化通过调控地表日照量,直接影响着全球气候变化。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时准噶尔盆地气候干旱炎热,大量耐旱孢粉化石的发现表明,超级火山喷发可能放大了轨道周期对气候的影响。
与深海记录相比,准噶尔盆地的浅水沉积展现出了独特的科学价值。研究显示,这些浅水沉积更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碳循环的本质特征,为研究古气候提供了新的窗口。
总体来看,这项科学研究深化了科学家们对太阳系混沌行为的认识,也为预测未来气候变化提供了宝贵的科学依据。
来源:新疆广播电视台/丝路视听综合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网 央视新闻客户端
一审:余飞
二审:裴翀
三审:徐浩宇
编辑:李哲
玛丽亚
2025-07-05
👍🏻👍🏻
柯语-阿不提努尔·沙
2025-07-05
🧡
阿孜古丽·阿吾提
2025-07-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