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7小时前
在祖国版图西端,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一颗小小的无花果正书写着产业融合的大文章。近年来,阿图什市依托“中国无花果之乡”的资源优势,通过引入科技力量、打造产业链条、融合文旅资源,让无花果产业从传统种植迈向现代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之路,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在阿图什无花果三产融合科技创新园的温室大棚内,“波姬红”无花果挂满枝头。这一从山东引入的品种,因新疆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的气候优势,果实糖度比原产地更高,单果重量提升30%。“我们通过设施农业技术,让无花果‘割韭菜式’生长,4个月生长期后迎来8个月采摘期,突破了本地无花果7—10月上市的季节限制。”新疆海德坤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省业介绍。
图为阿图什无花果三产融合科技创新园的无花果温室大棚。孙海青摄
2023年4月,克州通过招商引资引入海德坤公司,该公司携13年无花果探索经验、几十项科研专利和精英管理团队来到阿图什市,联合中国药科大学、江苏农科院、塔里木大学、石河子大学等专家团队,在品种培育和种植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不仅引进了17个新品种,主种的“波姬红”品种具有抗病性强、产量高的特点,可四季上市,还在本地品种“新疆早黄”的冬季栽培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填补了该品种冬季没有鲜果的历史。
在产业链延伸上,阿图什无花果三产融合科技创新园正在构建 “种植—加工—文旅” 闭环生态。一产方面,已带动3000户农户利用房前屋后空间种植无花果。以上阿图什镇村民阿克拜尔・库尔班为例,他既在园区从事月薪4000元的固定工作,又将自家种植的“波姬红”鲜果直供园区酒厂,实现双渠道增收。
图为阿克拜尔・库尔班在采摘无花果。孙海青摄
随着二期世界无花果品种博览园等项目建成,该园区将全面实现农业生产、产品加工、休闲文旅、科普研学的深度融合,推动无花果产业提质增效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真正兑现“以产业扶持农户、以技术赋能农业”的承诺。
“去年园区产值2800万元,今年预计达5000万元,二期建成后可带动300人固定就业。”王省业透露,公司规划5年内将种植规模扩展至5万亩,联农带农2万户,预计创造21亿元经济收益。
在阿孜汗无花果民俗文化旅游景区,另一番热闹景象正在上演。景区总经理关智俊介绍,依托“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开发,这片2.85平方公里的土地年接待游客超40万人次。风情街现有70余家商户,未来将扩至200家,直接带动700余人参与旅游经营。
图为阿孜汗无花果民俗文化旅游景区。孙海青摄
产业活力催生创业热潮。裁缝店店主帕力旦・铁力瓦尔地原是家庭主妇,2021年村庄迎来跨越式发展契机,她顺势开办了这家裁缝店。“创业初期我只有一台缝纫机,如今店里已配备7台设备,还招收了六七名员工和学徒,年收入可达五六万元。”谈及变化,她的语气中满是欣喜。
在景区经营酸奶刨冰的艾孜孜・买买提同样见证着变迁:“旅游旺季时,单日最高能卖出500碗刨冰,每碗售价5元。这门生意我已坚守了20年。”两代手艺人的故事,正成为乡村文旅经济崛起的鲜活注脚。
被誉为“无花果之乡”的阿图什市,无花果种植历史悠久,得益于当地气候条件和天山雪水滋养,这里成为无花果生长的极佳种植区。如今,“无花果+”的融合之路,让“糖包子”结出了富民兴村的新果实。正如帕力旦·铁力瓦尔地的真切感受:“守着家门口施展手艺,日子就像无花果一样,越过越甜!”
编辑:杜红艳
玛尔呼兰
2025-07-06
👍
卡依萨尔
2025-07-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