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文联微信公众号12小时前
5月26日,“深化文化润疆实践 共话文学时代价值”——王蒙《在伊犁》研讨会在乌鲁木齐召开。此次研讨会由中国作家协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指导,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作家出版社主办,众多文学界人士齐聚一堂,共同研讨王蒙先生四十年后再版之经典——短篇小说集《在伊犁》。
中央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人民艺术家、原文化部部长王蒙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库兰·赛富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邓选斌出席会议并致辞。作家出版社社长鲍坚主持第一阶段会议。
陈彦指出,王蒙先生从事文学创作70多年以来,创作了两千万字的作品,出版小说、散文、诗歌和学术著作近百部,见证和表现了共和国的社会进步,开拓并展示了中国当代文学在题材内容和风格技巧上的创新创造谱系,在共和国的文学记忆中拥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在伊犁》书写的正是王蒙在新疆伊犁的一段生活。这部作品在王蒙先生的整个创作谱系当中,具有非比寻常的分量、显示出极为独特的气息和光彩,集中表现了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盛大景观,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充分体现了王蒙先生扎根人民、深爱人民的文学精神;以质朴直接的风格和生动的人物形象塑造,彰显了极高的艺术水准。王蒙先生的艺术功力和人民情怀是连通人心、召唤共鸣的彩虹般的桥梁,给予文学工作者与日俱新的创造性启发,激励着各族人民共信、共有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库兰·赛富汗在致辞中表示,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重要时刻,举办《在伊犁》作品研讨会,不仅是王蒙先生以文学笔触对这片热土最深情的礼赞,更是新疆各族人民对王蒙先生致以的最崇高的敬意。《在伊犁》是铺展新疆之美的瑰丽画卷、镌刻新疆之变的史诗长卷、吟唱新疆之和的动人歌谣、奏响新疆之兴的激昂战歌。要通过举办《在伊犁》作品研讨会,深入学习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不断推进文学事业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希望大家通过研讨,深刻领悟王蒙先生扎根生活的创作真谛;深刻挖掘作品中蕴含的时代价值、思想价值、文学价值、社会价值;深刻运用作品中呈现新疆多民族文化交融共生的历史脉络,大张旗鼓宣讲新疆文化多元一体的独特魅力,不断深入推进文化润疆;坚持守正创新,贴近大地,拥抱生活,以赤子之心开展创作,让新疆的独特魅力与时代新貌在文学的星河中绽放璀璨光芒。
邓选斌代表新疆文联,向王蒙先生表示热烈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新疆文学事业发展的中国作协、文学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表示,王蒙先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巍峨丰碑,是一位用生命谱写时代华章、用灵魂雕琢人性光辉的人民艺术家。王蒙创作生涯跨越七十年,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用文字记录社会变迁,用故事传递人民心声。《在伊犁》这部作品不仅是中国文学的经典,更是世界文学的瑰宝。此次研讨会的举办,不仅是对王蒙《在伊犁》这部经典作品的致敬与深入挖掘,更是通过文学的力量,为文化润疆实践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思考,对推动新疆文学事业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他期望更多文学创作者能以王蒙先生为光辉榜样,秉持“俯身贴地察民情,抬头望星追梦想”的创作姿态,以深情为墨,书写这片土地上的故事;以创新为刃,打破地域与题材的桎梏;以共情为桥,让文学成为联通心灵的密钥。
第二阶段研讨环节由邓选斌主持,新疆作家协会主席刘亮程、副主席叶尔克西·库尔班拜克、名誉主席阿拉提·阿斯木,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王春林,新疆评论家协会主席邹赞,副主席张凡、沈维琼,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旅游学院教师阿依古力·阿布力孜等依次发言,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跨文化书写以及《在伊犁》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意义等进行了研讨,充分肯定了《在伊犁》对于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特殊价值和意义,深入探讨《在伊犁》的文学内涵、语言魅力、文学地理、社会意义等,现场思想碰撞,氛围热烈。
王蒙先生在讲话中深情回顾了16年的新疆生活和多次重返新疆的那些糅合着馕香与墨水的记忆,表达了对新疆各族人民的深情厚谊。指出,16年的新疆生活虽然在自己90多年的人生中仅占一小部分,但影响深远、终生难忘。《在伊犁》写的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其中记录了很多各民族的不同风俗习惯,同时也记录了新疆多元一体文化。他说,在新疆几十年的宝贵积累,远远不止于书写新疆题材的作品,更在于对自己的灵魂和三观的淬炼、增益、感应与激扬,与新疆各族人民永远是心连心,共情共梦共享。他表示,将在今后的创作中继续抒写新疆,抒写中华民族共同体。
新疆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新疆作协副主席熊红久,中央文史研究馆调研组成员一行,作家出版社副总编辑颜慧,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张太保,新疆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及文学工作者、理论研究者代表50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文/唐皓昕 图/唐皓昕 可巴拉)
编辑: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