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7小时前
5月17日,志愿者陈涛前往军博开展志愿讲解服务。
穿上迷彩马甲,调试扩音设备,佩戴党员徽章……一切准备就绪,陈涛准时来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以下简称“军博”)一层大厅的志愿讲解集合处,开始了长达两个小时的志愿讲解服务。
这一天,陈涛将为包括首都师范大学学生在内的数十名参观者讲解抗战历史。
今年35岁的陈涛是北京一家证券公司的投行业务员,他还有一个身份:军博讲解志愿者。“长在革命军人家庭,从小就对红色军事历史着迷。”谈起到军博当志愿者的初衷,陈涛笑着回答。祖父曾经长期在部队从事机要工作,陈涛青少年时期有大量美好的时光在军营里度过。
2014年,陈涛结束学业,进入北京一家银行工作。其间,他通过内部遴选,前往新疆支援工作。2020年底援疆结束后,陈涛转行进入了现在的公司。
2022年底,得知军博再启志愿者招募,陈涛毫不犹豫地报了名。经过简历初筛、面试甄选、培训考核以及现场试讲,陈涛终于在翌年四月成为一名军博的讲解志愿者。
自那以后,每逢节假日,只要不出差,陈涛都会如约来到军博开展志愿讲解服务,主讲土地革命战争、全民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等内容。
不同于军博里讲解内容相对固定的职业讲解员,志愿者们可以自行规划讲解路线和讲稿内容,结合自身的知识背景,拓展讲解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当然,这么做的前提是言出有据。”陈涛坦言,“讲解内容必须真实、严谨,经得起推敲。”
为了让历史鲜活起来,陈涛观看、翻阅大量资料和纪录片,采撷生动有趣的历史细节。一句讲解词背后,往往是几个小时甚至是几天的辛苦钻研。每次讲解后,陈涛都会结合自身感悟和观众反馈,不断优化讲稿内容。
自2023年4月以来,陈涛累计开展志愿讲解服务约150次、服务时长超过300小时。2023年和2024年,陈涛连续两年获评军博“杰出志愿者”。
用故事激活民族记忆,陈涛的讲解方式使得参观者有很强的代入感。平均两个小时的讲解服务,参观者听得津津有味。有些观众听了一场就入迷,主动打听陈涛下一场的讲解安排,一些新招募的讲解志愿者也会前来观摩取经。
“希望我的讲述,能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孩子们,愿意去了解历史,从而记住历史。”陈涛说。
精彩的讲解仿佛带有魔力,两个小时转瞬即逝。
站在“民族的胜利”巨幅标语前,陈涛用一段铿锵有力的话,结束了当天全民族抗日战争展陈的讲解。
“我们为什么要缅怀逝去的英雄?因为这个时代在召唤新的英雄。”
“朋友们,尤其是青少年朋友们,我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历史的书写者。今天的中国是由前人创造,中国的未来还要拜托给你们……”
展厅里,讲解的声音尚未完全消散。站在参观队伍前排的孩子们仰起头,似懂非懂地望向陈涛,“民族的胜利”五个金灿灿的大字照亮了他们稚嫩的面庞。
新华社记者 刘金海 摄pagebreak
4月6日,志愿者陈涛(右一)在军博为参观者讲解抗战历史。新华社记者 刘金海 摄pagebreak
5月17日,志愿者陈涛(左)在军博讲解志愿者服务登记表上签到。新华社记者 刘金海 摄pagebreak
5月17日,志愿者陈涛在讲解服务开始前喝水润喉。新华社记者 刘金海 摄pagebreak
5月17日,志愿者陈涛(中)在军博为参观者讲解抗战历史。新华社记者 刘金海 摄pagebreak
5月17日晚,志愿者陈涛(左)在志愿服务结束后返回休息室,准备离开军博。新华社记者 刘金海 摄pagebreak
5月17日晚,志愿者陈涛在志愿服务结束后返回休息室,准备离开军博回家。新华社记者 刘金海 摄pagebreak
5月17日,志愿者陈涛在军博为参观者讲解抗战历史。新华社记者 刘金海 摄pagebreak
5月17日,志愿者陈涛(左一)在军博为参观者讲解抗战历史。新华社记者 刘金海 摄pagebreak
5月17日,志愿者陈涛在军博为参观者讲解抗战历史。新华社记者 刘金海 摄pagebreak
5月17日,志愿者陈涛在军博为参观者讲解抗战历史。新华社记者 刘金海 摄pagebreak
5月17日,志愿者陈涛在军博为参观者讲解抗战历史。这是讲解结束后,陈涛(右)给一名新近招募的志愿者传授讲解经验。新华社记者 刘金海 摄pagebreak
4月6日,志愿者陈涛在军博为参观者讲解抗战历史。新华社记者 刘金海 摄pagebreak
5月17日,志愿者陈涛(右一)在军博为参观者讲解抗战历史。新华社记者 刘金海 摄pagebreak
5月17日,志愿者陈涛站在军博的战机展品前。新华社记者 刘金海 摄pagebreak
5月17日,志愿者陈涛在军博为参观者讲解抗战历史。新华社记者 刘金海 摄
编辑: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