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阿拉尔客户端6小时前
麦田抽穗扬花时,稻田插秧耕种忙。进入五月,第一师阿拉尔市38万亩小麦迎来吐穗扬花关键期,4万余亩水稻插秧陆续展开,各团镇抢农时、抓农事,为“夏粮稳产、秋粮播种”提供技术保障,夯实粮食增产根基。
△在十二团塔南镇二十八连,农机驾驶员正驾驶插秧机进行作业,一株株嫩绿的早稻秧苗被插进水田,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农忙画卷。阿迪力·艾尼 摄
在十二团塔南镇二十八连水稻田里,四台插秧机穿梭其中。短短几分钟,原本空荡的水田便被嫩绿的秧苗所覆盖。
从“弯腰劳作”到“机器代耕”,机械化插秧的普及,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有力保证了水稻生长周期。据了解,一台插秧机每天可完成40余亩稻田作业,不仅节省人力成本,还能大幅提升秧苗成活率。
△在十二团塔南镇二十八连,农机驾驶员驾驶插秧机将早稻秧苗插进水田。阿迪力·艾尼 摄
阿拉尔市禾禾米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冯伟说:“与人工插秧相比,机械化插秧不仅节约时间、提高效率,还提升了种植精度。我们种植的水稻品种生长周期较长,因此抢时间、抓节点至关重要。机械化插秧能够精准控制行距和株距,确保秧苗生长环境更加均匀,为水稻的高产和稳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为保证水稻苗下田生长期一致,今年,第一师阿拉尔市采用拱棚式和无纺布两种育秧方式,通过错峰放水,控制水稻发芽时间,避免出现前期小苗、后期大苗,提高产量和品质。
“通过拱棚先期育出的秧苗可以提前插秧,后续的插秧工作则会延后大约3到5天,时间差能够保证秧苗的品质更加优良。”冯伟说。
△第一师农科所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与职工群众一起查看小麦长势。阿迪力·艾尼 摄
稻田插秧忙,麦田抽穗齐。眼下,第一师阿拉尔市大片麦田进入扬花关键期,这两天,各团镇农业技术人员奔波于田间地头,查看生长情况。在十六团新开岭镇六连,今年种植的1800亩“阿农冬6号”小麦茎秆粗、麦穗长,亩产可观。
高产量的背后,得益于全程机械化和新技术、良种、良法的支持。近年来,第一师阿拉尔市在小麦种植中推广缩行增密、“干播湿出”技术,今年又在滴灌带铺设上做文章,由过去的一根滴灌带管8行小麦用水改为6行,这样滴水快且匀。目前,第一师阿拉尔市38万亩小麦长势良好。
△十六团新开岭镇六连长势良好的冬小麦。阿迪力·艾尼 摄
多年来,第一师阿拉尔市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主动调整种植结构,大规模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将从棉花种植中摸索出的增密降高、系统化调、滴灌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成功嫁接到粮食种植上,使得小麦产量不断提升。与此同时,还不断摸索麦后复播、作物兼种模式,力争将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80万亩、总产48万吨以上,为国家粮仓能装入更多兵团粮贡献力量。( 李唯唯 阿迪力·艾尼 陈皓)
编辑:阿衣去来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