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一名86岁的老人,近日与比其小33岁的王女士登记结婚,引来女儿的不满。女儿多次来到父亲居住的房屋,做出撬门、砸锁、剪电线等一系列破坏行为,这些行为让老人身心俱疲。老人女儿与王女士相互指责,究竟是真爱守护还是图谋财产?真相不得而知。但这场纠纷的背后,折射出老龄化社会中非传统再婚面临的财产与伦理双重困境。
老人居住地村委会的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为了处理此事,村委、妇委、公安、驻村律师以及龙江镇妇联已经先后组织10多次调解,但“清官难断家务事”,这些调解最后均以失败告终。记者也就此事采访了心理专家,对双方纠纷的源头以及解决方案进行逐一剖析。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艺明
老人:“女儿的行为让我生活不得安宁”
86岁的老人标叔,于今年3月12日登记结婚。而与他登记的王女士,则身份有些“特殊”——她不仅比标叔小33岁,更是标叔已故儿子的女朋友。标叔称,自己之所以要与王女士登记,一来是王女士的照顾让他有了要组织一个“家”的想法;二来则是因为自己女儿不断对自己威胁、谩骂,让他“逼不得已”。
在顺德区龙江镇东海村,记者找到了标叔,老人说出了他的故事。标叔的老伴于2022年去世,其与亡妻有一子一女,女儿出嫁后没有一起生活,儿子则一直未婚。2024年初,儿子带回了他的女朋友王女士,三人便一直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其间王女士一直照顾他们起居饮食,关怀备至。天有不测风云。今年2月,儿子因肝病去世。儿子去世后,已经有一年多没联系,甚至连微信都已经把他拉黑的女儿忽然出现。女儿要求王女士离开,还要把他送到养老院,均遭到标叔拒绝。后来,由于不胜其扰,标叔干脆就把家里的门锁给换了。
换锁成为父女关系进一步恶化的导火索。“我换一次锁她就砸一次,至今已经有四五次了。”标叔说,除了撬门、砸锁、堵锁孔,女儿还破坏家门口的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剪断电线,发起狠来连墙上的砖都被她敲开。女儿不仅把王女士的物品丢出屋外,还把自己使用多年的床铺棉被统统扔掉,他多次报警也无济于事。有一次双方发生冲突后,标叔还不慎跌倒扭伤了脚踝,他感觉到眩晕不止,只能叫救护车将他送往医院。有时女儿过来时,还会没收他的手机卡,不让他与外界联系,邻居想帮忙就会换来她的恶言相向。
对于自己百年之后的财产处置问题,标叔表示:“谁把我照顾好了,我到时就给谁。”
女儿:“我必须保住母亲名下的房产”
标叔的女儿覃女士回忆说,她是去年年初第一次见到王女士。当时她请她哥吃饭,哥哥也带上了王女士。“我对她印象很差,但只是感觉,说不出原因。”哥哥病故后,父亲还坚持把王女士留下来,让她更为不悦。覃女士一直怀疑王女士接近父亲的动机:“她刚来的时候,说了一个名字,但直到他们登记后,我才知道这不是她的真名。”覃女士说,一个连自己真名都不愿意告诉别人的女人,其接近哥哥和父亲的目的和动机可想而知。
覃女士表示,在母亲去世后的一年多时间内,自己几乎每天都会回去给父亲做饭。只是后来王女士来到了父亲家后,她出于对王女士的厌恶,便没有再来服侍老人。她和亲戚在3月4日前后上门时,也是想和父亲沟通,希望父亲可以让王女士离开,同时因为他年事已高,也想送他到养老院颐养天年。但是,父亲此时已经被王女士“洗脑”,说什么也不同意。
覃女士承认自己的确有到父亲家砸门,但也是因为这个房子的房产证上写的是母亲的名字,而且当时盖这个房子时的钱也全部是自己出的,自己理应可以随时过去。不过,标叔声称盖房子的钱,有7万多元是来自村里的土地补偿款,有5万元是他向亲戚借的,这一说法与覃女士的说法有出入。覃女士同时还否认与父亲有过身体接触导致他摔倒送院。
目前,标叔想将亡妻名下的房子,即其正在住的两层高的自建房,以及旁边的约100平方米的铁棚屋过户到他的名下,不过覃女士对此坚决不同意。
王女士:“我只是希望叔叔可以安享晚年”
“其实很早以前,标叔女儿就已经说我控制标叔,想要他的财产,但我压根没有这样想过。”王女士告诉记者,老人所住的房子不但是违建房,还属于村里的宅基地,外人之间根本没办法流转。王女士说,相反的,是覃女士一直惦记着老人的房子,在她哥哥在生的时候,就已经想联合哥哥一起将老人送到养老院,然后把房子出租,但她的哥哥没有同意。
王女士说,标叔的确在他的房子里为她留出了一个房间,但目前她已经搬离了该房子,但只要标叔有事一打电话,她便会马上赶来。
王女士坦承,她与标叔确实已经登记。这是因为,她知道老人一直很抗拒到养老院居住,所以她想着如果自己可以和标叔有夫妻的名分,作为他的监护人,就可以避免他被送到养老院。
“别人不理解我的做法,包括我自己也不理解自己。”王女士说,她知道有人会怀疑她的动机,但自己和标叔相处了一年多,有了亲人的感情,登记只是为了帮助老人摆脱困境。“我并非想要名分,他的财产我也从来没有想过,我就是希望叔叔能够安度晚年。”
心理专家:事件反映老人心理危机与关怀缺位
二级心理咨询师曾钰茹指出,这起纠纷暴露出多重心理机制与社会症结:从个体层面看,标叔在经历丧子之痛后,既承受着死亡焦虑引发的退行性依赖,又陷入“生存资源争夺战”的情感代偿困境——当子女关怀缺位时,老人会本能地将生活照料者转化为精神支柱,这种依赖关系极易异化为非理性信任。而女儿覃女士的过激行为,实是作为财产合法继承人的防御性攻击,陷入“财产守卫者”的身份困局。王女士则背负着道德审视压力,其异于常理的与老人登记行为,真实目的究竟如何,也引来了社会异样的目光。
在这起家庭纠纷中,年事已高的标叔无疑是最大受害者。要妥善化解矛盾,仍需女儿与王女士双方共同配合解决问题。
对女儿而言,需清醒意识到暴力手段无法解决根本问题。婚姻登记既成法律事实,臆想中的权益侵害尚未实际发生,当前亟须停止破坏性举动,为修复父女关系创造条件。面对父亲明确拒绝入住养老院的意愿,女儿应当以书面承诺形式保障其居住选择权,切实消除老人的不安情绪。
对王女士来说,在获得老人信任的同时,应主动承担沟通桥梁的职责。需以更理性的方式协助标叔处理家庭矛盾,推动双方面对面协商,尤其要在财产处置等核心问题上促成建设性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