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视听09-08 21:47
红色文物的背后凝结着伟大的革命精神,见证着难忘的峥嵘岁月。今天的《红色文物说新疆》要介绍的是《可可托海功勋矿》。
红色文物说新疆丨可可托海功勋矿
位于祖国西北边陲的富蕴县可可托海镇,林木茂盛,群山环绕,清澈的额尔齐斯河穿城而过,奔流不息。1967年之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图上找不到可可托海这个名字,它是一个神秘的代号——111矿。就是这个崇山峻岭中的小镇,为成立之初的新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1960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前所未有的极端困难时期。生活困难的同时,中国还面临着偿还巨额外债的任务,矿产资源丰富的可可托海当仁不让。
原可可托海矿务局工程师刘灏:“国家急需要还债。粮食顶不了多少钱,水果也顶不了多少钱,值钱的就我们这个矿产品。那个一吨矿产品是等于几吨粮食几吨水果的。所以这样的话就采取这个特殊手段,还了这个债务。”
很快,可可托海展开了“保出口大会战”,各族矿工用最原始的工具,在冬天零下四五十度的环境中,靠一锤一镐、肩挑手提,完成生产任务。到1962年底,可可托海矿务局提供的矿产品占到了中国偿还外债总额的38%。
如今,那段光荣的历史被收录在可可托海地质陈列馆,马灯、水壶、破旧的矿工服……一个个老物件,一块块矿石,无声讲述着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携带着厚重的历史扑进人们的眼里、心里。
可可托海地质陈列馆原为职工俱乐部,是典型的俄式风格的建筑,始建于1957年,建成之时是可可托海矿区最大的建筑。跟随着可可托海地质陈列馆导游的讲解,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夜幕降临,工作了一天的矿工都会来到这座职工俱乐部里看电影作消遣。也正因为如此,可可托海人也叫俱乐部为“可可托海影剧院”。
原可可托海矿务局文工团演员蒋少春:“每天都有电影,电影机也非常好,大的、立式的电影机,当时看场电影就是最大的一种享受。”
2007年,当地把职工俱乐部改建为地质陈列馆,成为新疆及全国首家以稀有金属矿物为主要标本的博物馆。为了丰富馆藏,当地翻找老资料、老照片、搜集老物件,布置馆陈。2016年,地质陈列馆再次进行了升级改造,增加了珍稀矿石等相关展示内容,2017年7月1日对外开放。
现任新疆可可托海北疆明珠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谭胜利是“矿三代”,退伍后回到家乡。2013年,可可托海转型向旅游产业发展,谭胜利也在当地从事旅游行业,他也曾是可可托海陈列馆的“金牌导游”:“当你走进可可托海地质陈列馆,里面的馆藏会提醒你,祖国从来都没有忘记那些为国家作出贡献的英雄们,他们排除万难,砥砺前行的精神将永远闪光。”
可可托海没有海,却有着光荣的历史和如今依然美丽的风景。谭胜利:“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挖掘红色文化底蕴,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让可可托海成为富蕴县乃至新疆旅游的一张独特名片。”
统筹:岳子荷
指导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网信办
初审:杜昊
二审:李雪
三审:宋林遥
终审:李刚
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