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视听08-22 23:16
红色文物的背后凝结着伟大的革命精神,见证着难忘的峥嵘岁月。今天的《红色文物说新疆》要介绍的是《寻亲,新疆这座烈士陵园仍在为40位烈士寻找亲人》。
红色文物说新疆丨寻亲,新疆这座烈士陵园仍在为40位烈士寻找亲人
暑期的奇台县古城人民公园里,孩子们三五成群嬉戏玩耍,快乐的笑声充斥着公园每个角落。在孩子们的身后,就是奇台县烈士陵园,长眠于这里的烈士们静静守护着这温馨幸福的场景,守护着这片他们用鲜血换来的土地。
穿过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走进占地253亩的奇台烈士陵园,映入眼帘的是大门正前方巍峨耸立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英雄纪念碑”七个苍劲有力的镀金楷书大字熠熠生辉。沿着下沉式纪念广场拾级而上,便来到纪念碑脚下,纪念碑台基正面是战斗场景浮雕,南北两面分别用汉语、维吾尔语两种文字介绍了大沙坡剿匪战斗简介。
奇台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宣传干事吴霞丽:“我们这个下沉式纪念广场有67个台阶,象征着建园初期安放在陵园的每一名革命烈士,也让我们16.7米的纪念碑看起来更加高耸,站在碑基可以清楚看到我们93名烈士的墓、纪念馆以及以及广场四周栽植的常绿云杉,这样的设计更彰显着革命烈士精神万古长青、永垂不朽。”
上世纪五十年代,新疆和平解放之初,北疆匪患未绝。在1951年9月大沙坡、1958年10月六棵树两次剿匪战斗中,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奇台某部59名指战员为奇台解放、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英勇牺牲;1951年,22名联防队员在吉布库上堡子西南的柳洼梁阻击匪徒,敌众我寡仍坚持战斗,直到牺牲。为了纪念这些英勇奋战的将士,1963年奇台烈士陵园开建,将散葬烈士墓集中迁葬入园。
自治区党委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退休干部王春雅:“新疆和平解放之初,盘踞在巴里坤草原西北部的大、小红柳峡的(马匪)乌斯满遭到人民解放军的重创后,其残部逃到奇台县北部的黑山头地区,经人民解放军再次清剿后,又逃至奇台县北部的北塔山区,后又被人民解放军追击至北沙窝。因此,在当时北疆地区清剿匪患过程中,在奇台县发生了两次较大的清剿战斗,一些人民解放军为保卫人民政权和维护新疆的稳定而牺牲了,其中包括了埋葬在奇台烈士陵园的大部分烈士,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稳定新疆局势,巩固新生政权的英雄壮歌。”
坐落在纪念碑南北两侧的奇台县革命烈士事迹纪念馆A、B馆内,战马的马鞍、冲锋的军号、烈士的家书等157件文物静静地讲述着大沙坡、六棵树、柳洼梁等剿匪战斗中的英烈故事。王秉鉴是1958年六棵树剿匪战斗的亲历者,当年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钢铁二连”的战士。
王秉鉴:“十一月六号这一天,发现了有一股土匪在北塔山和将军庙一个地区活动,等走到六棵树的时候,突遭土匪袭击,这个土匪主要就是危害新疆的大土匪头子乌斯满的残余部队,我的排长也就是梁福顺首先持枪,抢下汽车,向敌人射击,在打死几个土匪之后,向山头冲击,中弹倒地牺牲了。”
陵园墓区内,一块块花岗岩墓碑整齐地静卧在草坪之中,每块青黑色的墓碑旁都有两株柏树默默挺立,像是守卫着烈士的英灵。在大沙坡战斗和六棵树战斗中牺牲的战士中,年龄最大的38岁,最小的只有14岁。其中有5名烈士进疆时年纪较小,在新疆没有亲人,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名字,墓碑上只刻有炊事员、司号员等牺牲时的职务信息。烈士无名,却值得永远纪念。
2014年以来,奇台县投入资金6000多万元对烈士陵园进行了改造扩建和整体提升。如今,这里已是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自治区烈士纪念建筑物重点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1年,奇台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开展了“为烈士寻亲”活动,为无法联系到亲属的61名烈士寻找亲人,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截至目前已找到烈士亲属21位。
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为烈士寻亲,既是追思和缅怀,更是激励我们在烈士缔造的丰碑前再次勇毅出发!
统筹:岳子荷
指导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网信办
参考文献:《新疆抗日战争志》
初审:杜昊
二审:李雪
三审:宋林遥
终审:李刚
编辑:王莹
Zxl9196
2025-08-23
可歌可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