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师融媒体中心08-18 17:41
今年,九师白杨市以牲畜品种改良为核心驱动力,推动传统畜牧业向科学化、规模化、现代化转型,取得良好成效,上半年完成畜牧业产值5.04亿元,同比增长3.4%,主要牲畜存栏量突破32.2万头(只),产业复苏态势显著。这一成绩的取得,是师市党委在良种驱动、科技赋能、政策护航、绿色转型等方面久久为功的结果。
良种驱动 带动职工群众增收
在一六八团二连职工胡江的养殖场里,夏洛莱牛犊膘肥体壮,这些通过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技术培育的良种牛,成为当地养殖户竞相抢购的“香饽饽”。“以前养普通牛,每头利润不过2000元。现在品种改良后,利润翻了一番还多。”胡江的喜悦,折射出师市畜牧业的核心突破——通过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实现从“数量扩张”到“质量增效”的转变。
师市农(畜)科所围绕多胎羊高效养殖、肉牛胚胎移植等关键技术开展全链条服务。截至6月底,已赴各团场开展技术服务165次,培训养殖户400余人次,发放养殖手册1000余册。
一六五团通过“党建引领+合作社+养殖户”模式,建成标准化圈舍19栋,能繁母牛存栏2500余头,形成“种畜+纯种扩繁+分散繁育”三级体系。良种推广不仅提升了产品附加值,更培育出“天瑞牛业”“军羊牧业”等企业,带动职工群众人均年增收超2万元。
科技赋能 推进规模化养殖
走进一六七团八连的万头牛养殖基地,智能饲喂系统正精准投放饲料,粪污处理场实现资源循环利用。“过去养牛靠经验,现在靠数据,效率提高了不止一倍。”新疆天瑞牛业总经理王树聪说,基地配备的智能温控、自动清粪系统,使3000头牛仅需10人管理,满负荷运转后年出栏可达万头。这种“数据养牛”模式,为师市规模化养殖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
团结农场新疆军羊牧业有限公司自动化投喂罐通过管道连接6000只羊的圈舍,两三个人即可完成日常管理。该公司还与石河子大学合作研发机器人巡检系统,实现空气质量监测和病羊智能诊断。
一六四团天牛畜牧科技有限公司引入安格斯牛、新疆褐牛等优质品种,通过科学营养配比和阶段式调理,打造出高品质牛肉产业链。
政策护航 赋能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师市以“一团一企”模式为抓手,吸引16家企业入驻,形成天瑞牧业、军羊牧业等示范基地,带动牛存栏0.95万头、羊存栏2.6万只。同时,通过“一连三户”托养模式,计划一期托养牛676头、羊2590只。发放畜牧业扶持政策补贴资金524.8万元,覆盖肉牛能繁母牛279头、饲草料10.2万吨。项目建设方面,总投资5.013亿元的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项目稳步推进,累计已完成投资2.91万元,今年完成投资0.85亿元。继续谋划产业发展项目,打捆申报的2.911亿元政府专项债项目已完成可研编制。
为破解产业链短板,师市构建“饲草加工—良种繁育—屠宰加工—品牌营销”全链条体系,绿翔农牧投布局屠宰加工提升改造,“一棵小白杨”等品牌产品通过电商远销北京、上海等地。2025年,师市计划新增饲草深加工项目,同步推进10万只肉羊养殖基地建设,圈舍提升改造工作,确保年内改造圈舍投入使用。
绿色转型 推动畜牧业绿色发展
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师市高度重视草原生态保护。2025年,第四轮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方案将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划定禁牧和草畜平衡面积,目前,914.8万元资金已拨付至团场,9月底前可发放至养殖户。
一六四团通过陈草防自燃专项检查、炭疽疫病联防联控等措施,实现生态安全与产业发展双保障。
一六五团推广“夏季放牧+冬季圈养”模式,利用天然草场和农作物秸秆降低养殖成本,其草原牛羊肉因绿色品质成为市场“抢手货”。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品种改良、饲草料高效利用和繁育率提升,推动畜牧业向科技型、生态型、效益型全面升级。”师市农(畜)科所研究员蒋烈戈说。
从良种繁育的“实验室”到智能养殖的“示范场”,从政策扶持的“输血”到全链发展的“造血”,九师白杨市正以畜牧业为支点,撬动乡村振兴和兵地融合发展的新动能,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九师融媒体中心 全媒体记者 吕红武 通讯员 刘鹏)
编辑:杜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