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视听08-14 22:14
红色文物的背后凝结着伟大的革命精神,见证着难忘的峥嵘岁月。今天的《红色文物说新疆》要介绍的是《新疆这座烈士陵园的树,长着‘五角星’》。
红色文物说新疆丨新疆这座烈士陵园的树,长着“五角星”
网友:“烈士陵园每一根这种树枝,掰开每一截都会有五角星。”
一名网友在伊吾县烈士陵园内偶然发现,陵园树枝的横截面上都有一颗五角星。视频发布后有近千万的网友观看。“忠魂入故土,草木皆徽章。”烈士陵园内的一排排红星白杨也在讲述着这一段英雄岁月。
这是一封儿子写给母亲的家书。写成后,没有来得及发出,儿子就进军新疆剿匪,1950年在伊吾保卫战中牺牲。伊吾县烈士陵园负责人夏扎旦木·阿布都热合曼:(出录音)“这封家书写在粗糙的牛皮纸小本上,被油纸严密包裹,贴身放在主人胸前的口袋里。直到1978年,人们在迁葬烈士遗骨时才发现。烈士名为朱孝庭,江苏省靖江县人,1948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牺牲时,年仅23岁。”(录音止)
家书的纸张已泛黄发脆,在位于伊吾县烈士陵园内的伊吾四十天保卫战纪念馆里,它与当年战士们用过的水壶、大衣、手榴弹等物品一起见证着这场可歌可泣的战斗。
1949年初,全国解放战争取得了决定性胜利。9月底,新疆和平解放。不甘心失败的匪首乌斯满、美蒋特务尧乐博斯纠集大批散兵流寇,在哈密地区发动武装叛乱,烧杀抢掠。群众流离失所,纷纷逃难。1950年3月18日,一营副营长胡青山率二连将士进驻哈密地区(现哈密市)伊吾县。眼看新生的人民政权日益壮大,叛匪加快了叛乱活动,他们秘密切断电话线,破坏交通,裹胁县城的居民。1950年3月29日,叛匪700余众悍然向伊吾县城发起进攻。二连百余将士以北山主峰为依托,英勇善战、顽强杀敌,伊吾县烈士陵园负责人夏扎旦木·阿布都热合曼:“怀着誓与伊吾共存亡的决心,孤军作战,击退叛匪七次猛攻和无数次的击退,坚守伊吾四十天,用鲜血和生命保卫了伊吾,取得了保卫战的最后胜利。”
战斗中,二连42位指战员在伊吾保卫战中牺牲。为了纪念他们,1978年10月,伊吾县烈士陵园建成,主要建筑有纪念碑、烈士墓、伊吾四十天保卫战纪念馆、英灵塔和伊吾成就展室等。
跟随着讲解员的脚步,我们在伊吾县烈士陵园看见一尊战马雕塑。夏扎旦木告诉我们,这匹枣骝马获过三等功。夏扎旦木·阿布都热合曼:“在战斗最困难的时候,叛匪对二连坚守的北山主峰阵地实施了严密的火力封锁,守军(补给)完全中断,其中最为紧迫的是水的供应。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情急之中,连里选了一匹(训练)有素的枣骝马,由战士吴小牛牵着往山上送水,途经开阔地带时,他拉马快跑,当遇到劫匪射击时,有灵性的枣骝马也随吴小牛卧倒。当右侧主峰战士开火压制敌人时,吴小牛轻轻拍一下枣骝马,如同听到命令,它便冒着枪林弹雨,以最快的速度冲上主峰。”
胜利完成了几次任务后,枣骝马就开始单独执行任务。战士们给它驮上水桶,指指北山,它便心领神会,出发上路。它像一名富有战斗经验的老战士,时而卧下隐蔽,时而跃起疾驰,灵活地穿越叛匪的一道道严密封锁线。战斗结束后,枣骝马披红戴花。部队作出“不作退役处理”的决定,枣骝马交给伊吾县“养老送终”。
从烈士陵园仰望北面大山,当年解放军以血肉之躯捍卫的堡垒保存完整。沿着台阶爬上北山胜利峰,泥土结构的堡垒上弹孔等遗迹清晰可见。这座碉堡安然静卧,保持着当年的雄姿,历经修缮后仍弹痕累累,仿佛还能闻到当年烽火狼烟的味道,听到枪林弹雨的呼啸声。
胜利峰下、纪念馆旁,苍松翠柏环绕着烈士墓地,每座墓前均立有大理石墓碑,正刻烈士姓名,背刻烈士生平。年年清明,缅怀烈士的干部群众、中小学生络绎不绝。虽然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但伊吾保卫战中的英雄事迹,仍然在各族群众中广为传颂;英雄们那种顽强拼搏、舍生忘死的精神,仍然激励着各族人民奋勇前进。
统筹:岳子荷
指导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网信办
初审:杜昊
二审:李雪
三审:宋林遥
终审:李刚
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