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庆客户端04-08 11:59
开局一张图,特朗普掀桌子了。
美东时间4月7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Truth Social上发出“最后通牒”:
若中国未在4月8日前撤回34%的报复性关税,美国将从9日起对华商品加征50%的惩罚性关税,并终止与中方的所有会谈。
特朗普发“通牒”的时间,恰逢美股开盘暴跌之际。
当时,道琼斯指数重挫5.2%,创下近两年最大单日跌幅。高盛预测美国经济衰退概率升至45%。
很显然,特朗普已经被架在火上烤,只能用极限施压中国转移国内矛盾。
面对美方歇斯底里的幼稚威胁,中国商务部在8日清晨的回应堪称成熟——
美方威胁升级对华关税,是错上加错,再次暴露了美方的讹诈本质,中方对此绝不接受。
如果美方一意孤行,中方必将奉陪到底。
字里行间透露出两个关键信号:
其一,中国人不是吓大的。特朗普挑错了霸凌的对象,注定要自食苦果。
其二,现在不是你说谈不谈。中国要根据美方态度再来看“谈的可能性”,主动权在中国。
为什么中国如此强硬?
越南提出对美“零关税”,甚至还要向中国合金钢征收37%的反倾销税。
但特朗普顾问说:远远不够。跪了就行吗?答案显而易见。
当特朗普“关税大棒”挥向全世界开始,他就算准了“有人要认怂”。
他最擅长的,就是放大这种恐慌和焦虑,让其他国家瑟瑟发抖,屈服于霸凌。
但这一招,对中国来说,没有用。施压和威胁不是同中方打交道的正确方式。
面对特朗普的“压力测试”,中国的快速反制绝非偶然。
其一,战略定力。
从特朗普威胁到中方48小时内出台同等反制措施,背后是大国的战略定力与制度韧性。比如,当市场波动加剧时,国家队迅速入场托底。
美滥施关税将对我国造成冲击,但“天塌不下来”。中国始终明白,要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
其二,底气充足。
中国对美出口依赖度逐年下降,内需市场、产业链自主性增强,而美国企业却因关税成本转嫁困难陷入“窒息”——事实上,我们已与美国打了8年贸易战,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
正如美国彭博社所称,中国“很大程度上已可抵御贸易行为带来的冲击”。
其三,战略清醒。
美国对中国实施高额关税,实则是大行保护主义和单边霸凌,是披着“经济手段”外衣的政治讹诈。
中方深知特朗普的“关税讹诈”实为政治表演,意图绑架全球经济为其政治目的服务,唯有强硬回击才能打破其“赌徒心态”。
棋局已开,人人入局。
中国加了34%,美国再加50%(如果施行,美国对中国关税实际上达到了104%),然后?
若美国执意加码,中方必将以“组合拳”反制,包括扩大关税清单、限制关键原材料出口、联合盟友削弱美元霸权。
但贸易战无赢家,美国消费者将承受物价飙升,美股泡沫或彻底破裂。对冲基金大佬比尔·阿克曼更是直言:如果继续推进,特朗普将引爆“经济核冬天”。
世贸组织数据显示,其政策已使美国关税税率达百年新高,甚至超越1930年代大萧条时期的水平。
特朗普的“美国优先”错在:发展是世界各国的普遍权利,而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
中国一句“奉陪到底”,其实说出了很多国家想说,但不敢说的话。
就像一个流氓来到市场强行收取保护费,并大言不惭:
只要你们不反抗,我就不加价。
美国本来想制造恐慌让大家屈服,结果中国上去就是“一巴掌”,灭了特朗普的威风。
中国是如何让特朗普的“盘算”落空的?
一是市场纵深:14亿人口的内需市场足以缓冲外部冲击,消费对GDP贡献率持续攀升。
尤其是去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后,随着一系列增量政策落实,国内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中国会把扩大内需作为长期战略,努力把消费打造成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压舱石,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
二是产业链韧性:从“世界工厂”到“自主创新”,光伏、新能源车等产业已实现“超车”。
我国对美出口占全部出口的份额已从2018年的19.2%降至2024年的14.7%,对美出口下降不会对整体经济造成颠覆性影响。与美国完全“脱钩断链”,中国当然有损失,但美国才是中国造最大的买主。
三是国际话语权:欧盟的摇摆、东南亚的焦虑、乃至以马斯克为代表的商界倒戈,均显示中国“反霸凌”立场才是世界共识。
可惜,历史从不等待掀桌者,它属于建设新世界的人。
中国的反制不是对抗的号角,而是捍卫公平的宣言。
中国不会在威胁下谈判,但永远敞开合作的大门——这是东方智慧对霸权逻辑最优雅的回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