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嘉客户端01-20 06:06
“如果草莓棚里有蜜蜂在飞,那么这个草莓多半可以放心吃。因为蜜蜂对生活环境要求高,本身就是第一试毒者。”和蒋云飞闲聊,他时不时会冒出一些“蜂言蜂语”。
“蜜蜂一般能活多久?”他想都不想:“其实,蜜蜂也是累死。在采蜜期,工蜂一般能活1个月,而越冬期就能活3个月甚至更长。”
客户们也总爱追着他问:“为什么棚里的蜜蜂不干活?”
他去棚里转了一圈给出了一个个不同的解释——“花太少了,蜂蜜觉得都不够忙的”,又或者“棚子里温度太低,蜜蜂不愿动,温度低花也开不好”……
自从搞了蜜蜂授粉,蒋云飞就常常钻大棚,授粉好不好他看一眼就知道,俨然成了半个农技专家。
平湖是浙江浆蜂发源地。在这里,放蜂这个古老行业走上了蜜蜂授粉的新路,焕发着勃勃生机。作为平湖市云飞蜜蜂授粉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平湖养蜂协会会长、平湖养蜂授粉技术领头人,蒋云飞就是那个最早抓住“花媒”机会的人。
【撇出故事】
“我的蜂蜜可以授粉”
几天前,在平湖独山港经济开发区的蜂蜜小镇,记者见到了正在盘账的蒋云飞。因为“嘉心菜”临时追加了160多箱蜂蜜,当下又是草莓授粉的集中时段。手里中蜂不够,蒋云飞做了两手准备——根据与“嘉心菜”的约定和农作物特性,先调集意蜂救急,同时盘点中蜂蜂群潜在资源,统筹调配跟进。
仔细盘算过后他发现,仅在今年2月到5月,蜂箱需求量就比去年增加了2000多箱。而目前蜂群基数基本稳定,当务之急还是要扩大蜂群。正常情况下,虽然1个母群能繁育出5-10箱蜜蜂,但同时需要近2个月的繁育期。在养蜂人看来,花期不等人,有订单却拿不出身强体壮、质量合格的蜜蜂就是跟机会过不去。
这些年,机会一直被蒋云飞牢牢攥在手中。
2010年末,在全国转场赶花期养蜂寻蜜12年之后,成家立业步入而立之年的蒋云飞迫切想要安定下来。抱着碰运气的心态,他在“农民信箱”发布了一条消息:“我的蜂蜜可以授粉”,哪里知道竟然就此“蜂”回路转——第一年卖了十几箱蜜蜂,第二年就增加到100多箱,去年合作社提供了近5000箱蜜蜂。授粉区域南到广东、北到山东,授粉收入反超蜂蜜、蜂王浆,成为合作社的主营业务。
平湖蜜蜂授粉,声名鹊起。
养蜂授粉靠单打独斗难以做大。到了2011年7月,平湖市云飞蜜蜂授粉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云飞合作社”)成立,连结起独山港镇周边30多户蜂农,把蜂群资源打通。十几年来,以云飞合作社为主力,而今平湖半数以上蜂农都在做蜜蜂授粉。
“比起养蜂卖蜜,授粉的最大好处就是收益更稳定。”蒋云飞心里有一本明白账:普通的蜜蜂授粉一箱蜜蜂在300-350元左右,如果是要求更高的制种授粉,每箱可以卖到500元左右。去年,仅蜜蜂授粉一项,靠着32户社员手中的蜂群。合作社进账160多万元。
“我们一年分红两次,做得最多的一户分到了十几万元。”蒋云飞难掩笑意,“分红都是发现金,一摞摞红票子发下去就是比转账更有感觉。”
徐寿根是合作社的元老级社员,1999年开始养蜂,也是最早跟着蒋云飞搞蜜蜂授粉的老蜂农,自己管着70多箱蜜蜂。“去年蜜蜂授粉我做了100多箱,分到大概三万块钱。说起来这都是多出来的收入。”
看形势,今年的授粉业务势头也令人期待。从增量看,与平湖独山港毗邻的上海金山区近1400亩“小皇冠”西瓜的蜜蜂授粉的订单,今年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合作社。对此,蒋云飞颇有些自得——放蜂酿蜜也好,蜜蜂授粉也好,就像钓鱼一样,终归是有技术含量的。
“制种订单一年比一年多”
对于普通授粉业务的波动,他内心起伏不大,毕竟底盘稳得住。他的心思更多放在了对技术含金量和收益“双高”的制种授粉上,渴望一展身手。
浙江的十字花科作物制种全国知名。秀洲区的浙江美之奥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其西蓝花种子占据国产半壁江山,与之合作授粉的就是云飞合作社。此外,台州农科院与企业合作推出的“台绿”系列西蓝花制种,也全部采用蜜蜂授粉,订单也落在蒋云飞手里。包括宁波农科院在内的省内外各农科院校研制新品种,为了保持生物性状,就更离不开种业蜜蜂授粉,一年下来,农科院校的蜜蜂授粉需求量也在1800箱左右。
“制种订单一年比一年多。”蒋云飞志得意满,云飞合作社的蜜蜂授粉合作已经遍及全省每个地级市。
制种授粉难在哪儿?蒋云飞解释说,技术难度体现在要根据不同作物来选蜂,要确保制种纯度,制种授粉承担的风险更高,不能掉以轻心。
油菜花和西兰花授粉都是十字花科的作物,蜜粉在制种授粉时就要严格避免串粉。“我们的经验是给蜜蜂‘关禁闭’。”蒋云飞大大方方地告诉记者其中的秘诀。比如蜜蜂给油菜花授粉完成后,如果接着要给西蓝花授粉,就要在一个15摄氏度到18摄氏度左右的冷库里度过一天两晚,主要是为了消除油菜花花粉的精子活力。
至于为什么是这个温度区间?这是蒋云飞摸索出来的经验。至于怎么既能让蜜蜂安稳度过禁闭期,放出来后还能继续保持战力,这就是另一个秘诀了。
“我自己要反复试验不同参数,实在搞不懂也要去找老师父、找老师去问去学。”回过头来看,十几年来,蒋云飞的蜜蜂授粉之路走得顺风顺水,实则其中也经历了摔跤吃亏、爬坡过坎、苦苦寻觅。用他的话说:“养蜂授粉的诀窍,有的人看一遍就会,有的人就是领悟不透、学不到位。”
制种授粉,往小了说,能提高蜂农的经济效益;往大了,说就是为壮大“农业芯片”出力。谁能想到,一只小小的蜜蜂竟然与国家大势、时代浪潮同频共振。连他自己也可能没想到,当年突发奇想从酿蜜转型到授粉,从追求结果到追求过程,反而结出了层层硕果。
“好处就是节本增效、增产提质”
眼下,正是大棚草莓授粉的黄金期。和养蜂酿蜜跑深山老林不同,蜜蜂授粉主要围着大棚转,围着果园转,围着种植基地转。如果说养蜂酿蜜要赶四时花期,那么,蜜粉授粉更多时候是“赶果情”,唱好“四季歌”。
蒋云飞的蜜蜂授粉的四季这样度过——
1月繁育蜂群;
2月底到3月中旬,给种业公司授粉;
3月底到4月底开始西甜瓜授粉延续到6月,其中穿插着给桃树、梨树、李子树等果树授粉;7月到8月回到平湖给西甜瓜授粉;
9月到10月转战宁波给秋季西甜瓜授粉;
11月份开始给草莓授粉持续到次年1月底,同时穿插着从12月到次年4月给蓝莓授粉……
从19岁开始跟随父亲养蜂酿蜜,走山川湖海,花海度春秋。“太寂寞了,太漂泊了!”回想起来蒋云飞,觉得自己的生命花期都奉献给养蜂和酿蜜,转型授粉一途才走上“晚熟人生”。
相比人工授粉,蜜粉授粉有什么优势?蒋云飞说:“归结起来好处就是节本增效、增产提质”。用工成本高企,规模化种植条件下,蜜蜂授粉反而有了价格上的优势。测算下来,单茬西瓜蜜粉授粉比人工授粉每亩能便宜三四百元。蜜蜂授粉还影响着果子坐果率和颜值。研究发现,采用蜜蜂授粉的草莓,草莓畸形率从85%下降到15%左右。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消费理念的变化。虽然人工授粉已经作为一项成熟且安全的种植技术得到推广,但在“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的消费转变中,蜜蜂授粉就天然、绿色、健康的故事越来越有市场号召力。
以西瓜为例,早些年市场热衷于无籽西瓜,人工授粉就很普遍。现在,人们反而要吃黑籽西瓜,还要吃出“小时候的味道”,由此,蜜蜂授粉又“飞”回来了。
加之近年来嘉兴果园里热衷于培育经济价值更高的高档水果。这些娇贵的水果显然更偏爱蜂蜜授粉,以保持其风味。市场因势利导,蜜粉授粉市场扩大,蒋云飞能链接到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多。
作为合作社领头人,虽然自己也有蜜群,但更多时候,他其实扮演了农业经济人的角色,把蜜蜂授粉也做成了订单农业——接订单、找蜂源、打品牌、验收蜂群质量、运输到客户基地……如何做好“一条龙”服务、减少风险点?这就是需要求新求变。
为了解决制种授粉的串粉问题探索出的“关禁闭”模式,蒋云飞想通过标准化手段固化下来,好复制推广;针对夏季极端天气下大棚授粉蜜蜂易中暑问题,他找到了一种名为“耐高温免维护”的授粉新模式,在常规天气下也适用,就扭转了传统的蜜蜂授粉模式简单粗暴的弊病,为了让蜜蜂住得更舒服,他还设计发明了一种新蜂箱,获得实用新型专利……
2019年,蒋云飞牵头,平湖市养蜂协会依托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平湖农业农村局等科研力量,在蜜蜂授粉技术领域开展科研攻关和试验示范,针对蜜蜂培育、养殖、授粉等关键技术领域统一标准,重点对草莓和西瓜作物的蜜蜂授粉进行示范推广,为蜂农及种植户双方提供一站式服务。“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打通了授粉蜂群销售、租借蜜蜂授粉、蜂产品出售业务闭环。
目前,独山港蜂群保有量约有800群。随着授粉业务的快速扩大,蒋云飞希望能适度扩大蜂群数量。“就是现在年轻人可能不太想学这门技术,连我儿子都不想。”
从弱冠之年养蜂,到而立之年转授粉,眼看奔着知天命而去,蒋云飞总惦记自己的两位师傅。而今,自己身上挂着许多头衔,眼看蜂农老龄化趋势加剧,今年又有一位社员因为年龄太大“退群”,授粉业务快速扩大而本地蜜源壮大乏力,加上标准化程度低难以扩大业务规模,一方面,蒋云飞觉得自己有责任把这份“香火情”延续好,另一方面也有责任为这份“甜蜜事业”打下更好的基础,未来想做的事还有很多。
有了独山港“蜂蜜小镇”的平台支撑,蒋云飞也看到了近年来的研学游热潮,有心建立“蜜蜂科普基地”,开发以“保护生态、保护浆蜂”为主题的农旅研学文化产品,推广“蜂文化”,讲好“蜂故事”,“可惜眼下暂时还腾不出手、抽不开身。”蒋云飞只是笑笑。
【捺出态度】
幸运的密码
三千里地山河,四十年来望蜂。
在20几岁浪迹山河大地,在最深的森林里吹过最孤寂的风,在无边的平原上陷身万亩油菜花田,年轻的蒋云飞的幸运不仅是映入眼帘的风景,更有刻入魂魄的吃得住苦的坚韧。
谁的人生不迷茫?如果说,15年前蒋云飞在“农民信箱”发出那条短信之时,对未来规划仍然是一种模糊的感觉,还处于一种“我只知道不要什么,但是我不知道自己能要得到什么”的迷茫中,那么,在一次次尝到蜜蜂授粉的甜头,又实打实地业务逐年扩大的时候,他已经清晰地了解自己“拿得起”“拿得住”什么。
他凭借着本能抓住了发展机会,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解决难题、锐意创新,一步步蹚出一条新路来。放在大时代背景下,这不仅是普通人走向成功的“小确幸”,更是个人奋斗目标融入国家发展大势、供给侧改革切中市场需求迭代的“好运来”和大智慧。
蒋云飞的幸运还在于,从养蜂酿蜜的老路上跳脱出来,以不断创新之姿,将这个古老的传统行业带入更广阔的甜蜜新天地。无论是农科院校研发新品种,还是种子企业迈向价值链更高处,大产业与小蜜蜂共舞,共同谱写着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新歌!
编辑:徐佳叶
责编:耿俪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