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铁道》报7小时前
开栏的话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为充分展示铁路服务新疆高质量发展的新举措新成效,《人民铁道》报业有限公司成立特别报道组,专程赴乌鲁木齐局集团公司管内,开展为期10天的采访报道。
“新疆铁路” 微信公众平台开设专栏,陆续转发《人民铁道》报的系列报道。
初秋时节,新疆准东阳光酷热。戈壁滩上,煤化工企业林立,满载煤炭的货运列车奔驰在乌北至将军庙铁路上……9月6日,记者一行来到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实地走访乌将铁路,近距离感受疆煤外运大通道的蓬勃脉动。
准东煤田,是全国最大的整装煤田。依托区位优势,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不断优化运输组织、释放通道能力,让煤炭走出大漠、点亮万家灯火。2024年,疆煤外运量达9061万吨,较2020年增长3倍多。截至9月5日,乌鲁木齐局集团公司今年疆煤外运量完成6330.92万吨,同比增长7.76%。
数据背后,是一条钢铁大通道昼夜无休的壮阔图景。在准东站,记者真切感受到这种力量。
2009年投入运营的准东站,地处准东煤田核心区域,是乌将铁路的重要支点。
走进车站运转室,10余台电脑屏幕闪烁着密密麻麻的线路图,指令声此起彼伏。车站值班员、货运调度员、机车调度员各司其职、严格盯控。
副站长张毅诚翻开一本厚厚的调度册,语气里满是自豪:“建站10余年,准东站运输能力大幅提升,日均办理车数从最初几百辆增加到数千辆。截至8月,我们今年完成装车近1.9万辆,货运发送量突破百万吨,同比增长3成以上,超额完成计划任务。”
此时,离准东站18公里处的准东北站天环线,同样一派繁忙。一列列敞顶箱空车鱼贯进入自动化卸煤筒仓处,工作人员分工协作、井然有序,确保煤炭高效装车。
“在铁路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自2013年起就积极推动‘公转铁’项目,通过铁路环线电气化改造,采用安全、高效、可持续的双环、双站连续装车模式,创下环线快装系统最高日装车纪录,提升煤炭供给能力和质量。”准东某煤矿企业多式联运负责人的话语难掩激动,“准东北站天环线最快30分钟就可以装满一列55车敞顶箱,共计3600吨,单日最高时一条环线最多装23列。”
不仅装得快,还要拉得稳。乌鲁木齐机务段副段长马明话告诉记者:“我们不仅在乌将铁路安排720名机车乘务员开行货运列车拉运煤炭,还在精细操作机车、确保行车安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最高单日开行货运列车上百对,确保了疆煤外运持续有力。”
乌将铁路于2012年开通运营,2022年实现“支线变主干”,年货运量从5648万吨跃升至1.08亿吨,成为新疆煤炭运输的核心通道,更成为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重要能源动脉。这条跨越戈壁的铁路,正把新疆煤炭运输的故事,写进流动的中国。
编辑:肖应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