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闻网7小时前
2026年亚足联U23亚洲杯预选赛于9月3日至9月9日在西安国际足球中心精彩举行,比赛期间地铁客流量创新高,场内零售额再攀升,有力推动文体旅商深度融合,也激发出西安“赛事经济”的新活力。
交通丝滑,景区球场贯通
球迷观赛,地铁便利,人流量最能反映比赛关注度和“赛事经济”的活跃度。西安国际足球中心是地铁16号线上的重要站点,9月3日国足对阵东帝汶,23802的上座人数,16号线客流量3.7万人次,当时就刷新历史最高;9月6日周六国足对阵北马里亚纳群岛,30982的上座人数,在缺少上班族等其他人群拉动情况下,客流达到3.5万人次,虽说数据历史第二高,但这些人基本上都属于观赛球迷;9月9日国足对阵澳大利亚现场球迷人数再度刷新,达到33022人,这场焦点战更是使地铁客流量激增,创造新的历史。
如果说亚预赛举办地西安国际足球中心是“赛事经济”的爆发点,那么地铁16号线就成为激活西安“赛事经济”繁荣的“大动脉”,这条线路实现了景区球场贯通,球迷们跟着赛事去旅行,上午先到诗经里小镇体验诗经文化,下午前往丝路欢乐世界感受游乐项目,傍晚乘坐地铁直达西安国际足球中心。
来自河北的张坤是超级球迷,跟随国家队世预赛去过青岛、杭州、厦门,他盛赞:“西安交通很丝滑,乘坐地铁旅游观赛方便快捷,吃了、喝了、玩了,球赛也看了,特别是很多景区还给我们观赛球迷有专属福利,西安诚意满满,真的要感谢西安!”
深度融合,释放消费潜力
亚预赛场内球员全力拼搏,场外观众增加消费活力,这边凉皮、肉夹馍等极具西安特色的“三秦套餐”让八方来客过足嘴瘾,那边钟楼、兵马俑等彰显西安文化底蕴的文创产品也让全国观众大饱眼福。广东球迷黄先生和朋友一起来西安看球,他用刚学的陕西话感言:“西安嘹咋咧!中场休息时吃了西安小吃,我对那些文创纪念品特别感兴趣,还专门买了一些带回去送人。”
赛事举办方负责现场商业服务的王先生也告诉记者:“西安国际足球中心场内的商业品类包含快餐、饮料、零食、文创等,拿前两场数据来看,9月3日商业销售总额25万元,9月6日商业销售总额40万元,头一场零售就超过了成都凤凰山,也超过了陕体在北京做梅西那场比赛的场外零售!”
事实上,西安国际足球中心场内商业销售额大幅增长只是文体旅商融合的“赛事经济”发展结出的硕果之一。据了解,西咸新区打造“票根经济”模式,凭观赛门票还可享受景区门票特定折扣;餐饮消费折扣优惠,赛事专属套餐优惠;住宿企业提供不同幅度的房价折扣,部分酒店配套免费早餐、宵夜服务,免费接驳服务,切实提升观赛群众的消费体验,真正形成观赛带动消费、消费反哺赛事的联动效应,为区域经济多元化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赛事赋能,旅游淡季不淡
按照惯例,伴随孩子暑期结束,9月初到国庆节假日之前,这段时间原本属于旅游淡季,但亚预赛赋能,不仅解锁西安“赛事经济”密码,更是助力“赛事经济”触角延伸至基层的“毛细血管”。
由于亚预赛U22国足比赛都是晚上进行,观众看完球走出西安国际足球中心,要到晚上十点左右,这也让城市“夜经济”迸发新活力,球迷姚先生就笑着说道:“比赛现场气氛燃爆了,我们给国足小伙子们全力加油,喊完了身体耗费大量卡路里,球场附近有家火锅店还不错,正好过去可以吃吃夜宵,补充一下能量!”
因为赛事赋能,兵马俑、大雁塔等闻名于世的景区流量增加自然不用多说,而一些相对小众的景点被球迷关注,无疑更能验证亚预赛对旅游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中国龙之队球迷协会秘书长吴伟明以前来过西安很多次,用他的话说此次要西安深度游,打卡一些小众景点,“因为观看亚洲杯预选赛,我再次来到西安,像兵马俑那些标志性地方以前都去过了,这回去半坡看看,西安有转不完的景点,吃不完的小吃,需要慢慢体验!”
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瑞 图/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