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视听08-16 16:35
70年·岁月留声⑯|长绒新棉
“科学实验活动在这里广泛地进行着,科学技术成果在这里被大规模采用,新的农业技术人才在成长,不少军垦战士既是体力劳动者,也是运用农业新技术的熟练能手……”这段纪录片《军垦战歌》的声音,是新疆长绒棉科研攻关的生动写照。1953年,王震将军将一小包珍贵的苏联长绒棉种子,交到了年轻的农一师沙井子试验场负责人陈顺理手中。
长绒棉,棉中极品,纤维柔长,是军工和高端纺织的关键原料,当时被西方国家严密封锁。种植长绒棉都没有现成的路,只能从零开始,在大田中艰难育种。学习遗传育种的陈顺理,带领团队在茫茫棉田里,如同大海捞针般一株一株寻找变异株。陈顺理的爱人、兵团第一师农科所棉花研究室原主任马环回忆,筛选标准极其严苛:“判断成功不成功,那就是看它的早熟性。如果成熟得早,那就是适合于我们这儿种植的棉花。这个育种指标要求得相当严啊,就说这一根棉花绒必须要经得起天平的砝码4.5克。”
“中国长绒棉之父”陈顺理和妻子马环在棉田工作
陈顺理和战友们迎难而上,年复一年扎在棉田。经过无数个煤油灯下的测算和田间地头的坚守,1955年,在引种仅两年后,以陈顺理为首的团队取得突破性成功,“胜利1号”“军海1号”等更适合新疆本土种植的长绒棉品种相继诞生。新疆社会科学院新疆工作研究院院长、研究员买玉华介绍:“这些长绒棉育种上的成果,离不开陈顺理等一大批科研工作者的努力奋斗。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筚路蓝缕、坚韧前行,成就了今天新疆棉的品质与美誉,也成就了新疆棉花主产区不可替代的地位。”
七十载春华秋实,从零的突破到世界瞩目。2024年,新疆棉花总产量达568.6万吨,占全国92.2%,创历史新高。棉田深处,激荡着面向未来的雄心。2022年,新疆棉种搭载神舟十五号飞向苍穹,开启太空育种新征程;全疆正全力推进“百亩攻关、千亩创建、万亩示范”。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接续奋斗,铸就了新疆棉品质与科技的闪亮名片,在天山南北书写着新的金色传奇。
来源:新疆广播电视台广播新闻中心王璇工作室
一审:王璇
二审:王莹
三审:陈宏伟
编辑:王莹
哈那提
2025-08-18
👍👍👍
别格扎提
2025-08-18
👍🏻
网友99145
2025-08-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