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新闻客户端08-12 12:54
图片源于网络
湖北日报评论员 周磊
日前,海南公安网安部门在工作中发现,本地5名主播在某短视频平台以“PK”的形式进行低俗直播活动。属地公安机关联合属地网信部门依法对涉事主播陈某某、郑某某、莫某某、文某某、吴某某等人进行约谈,指出在其直播过程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等问题,并责令低俗主播立即整改。同时,现场向他们普及互联网法律法规知识,要求严守法律红线、道德底线,传播正能量,切实履行社会责任。
海南网警的此次行动,可贵之处在于执法亮剑的力度与速度。“预防打击+宣传引导”双管齐下,本质是法治威严与教育唤醒的精密咬合。属地公安与网信部门联合约谈,不仅令涉事主播直面其不法行径与不良社会影响,更以法条解读与道德诫勉为其划清红线。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的普遍共识,就是要在一起又一起真刀真枪的行动中得到践行。
近年来,我们经常看到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一系列的清朗行动,并永久关闭一批批违规账号,传递出打击挑战法律底线、违反公序良俗等网络行为的坚定决心。从公众心理层面看,见人见事的利剑行动往往更具威慑力。治理直播乱象是一道复杂的课题,很容易陷入“按下葫芦浮起瓢”的困局。比关停几个账号更重要的,是严厉打击并对外公布相关案例,让跃跃欲试者不敢、不愿、不想制造“毒流量”。
那些为搏眼球而践踏法律底线、污染公序良俗的直播乱象,是对虚拟社会秩序的公然挑衅,更是对青少年精神家园的直接腐蚀。在用户量庞大的短视频平台上,仍有不少涉及淫秽、低俗言语、性暗示、挑逗性言语等行为的内容,一些主播甚至视其为流量密码。网络世界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它是与现实世界紧密相连的,绝不能允许低俗、庸俗、媚俗的内容滋长蔓延,荼毒正处于价值观塑造期的青少年。倘若对此类顽瘴痼疾依旧隔靴搔痒、高举轻放,清朗生态终究只是镜花水月。
刮骨疗毒,须臾不可懈怠。为彻底荡涤直播浊流,我们仍需构筑更为坚韧的长效治理之网。技术之眼当更加锐利,运用AI审核强化实时预警筛除秽语。举报之门应更为通畅,让亿万网民成为无处不在的“清朗哨兵”。此外,行业自律也要更具刚性,压实平台主体责任,令其不敢也不能再对“毒流量”投鼠忌器。
直播乱象频出,已非癣疥之疾。任何虚招花枪,都是对乱象的纵容。对虚假营销、低俗内容、数据造假等顽疾,必须拿出“真刀真枪”的魄力,精准打击、持续发力、一抓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