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视听08-10 11:55
70年·岁月留声⑩丨奠基立业
“为了支援新疆建设,将军号召全体指战员节衣缩食,积累资金,他带头捐献了自己有限的津贴。在他的带动下,部队的军服从4个口袋改成了2个。”这是上世纪50年代新闻纪录片的珍贵声音。新中国诞生之初,天山南北百废待兴。王震将军的目光投向更远的未来——建设新疆必须发展工业!他问身边战士戈壁滩上能看到什么?战士答“荒原”。将军却说,他看到了钢铁厂、纺织厂、炼油厂……
然而,钱从哪里来?将军的“锦囊妙计”就是全体指战员的自我牺牲!一声令下,驻疆部队的军装变得“与众不同”:夏装减半、棉装延长使用期、干部战士一律两个口袋、衣领简化甚至取消、帽檐去掉……省下的每一寸布料都在积累工业资金。这还不够,王震又决定从战士们的“菜金”里节省。一口口饭食中省出的经费,汇聚成工业建设的源头活水。
将军剑指头屯河,筹建八一钢铁厂是新疆工业梦的关键一步。王震四处求援,最终在上海市长陈毅支持下,购得上海益华钢铁厂设备,奠定了新疆钢铁工业的基础。八一钢铁厂老厂长张劲生前回忆:“陈毅想了半天,这个上海是有些钢铁厂可以支援的。当时提出来,就把上海益华钢铁厂准备卖给新疆。那么王震同志就接受了,作为新疆建设钢铁厂的一个基础。”
同时,他面向全国广纳贤才,招募大批知识分子和技术骨干奔赴新疆。一时间,五湖四海的人才投身这片热土,成为建设生力军。
1956年,八一钢铁厂的炼钢车间。 杨学祖摄
1951年5月,新疆第一根钢材在八一钢铁厂诞生!这炽热的火红,宣告了新疆现代工业的破晓。从不能生产一根铁钉到拥有现代化炼钢高炉,一座座工矿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于天山南北。仅1950年一年,王震率领驻疆部队兴建的工矿企业就占到新疆工业企业总数的九成。这群穿着没领子军装的硬汉,以行军的步伐走向亘古戈壁,用节衣缩食的奉献、自力更生的坚韧,在荒原之上为新疆现代工业的伟大事业筚路蓝缕,奠基立业!
来源:新疆广播电视台广播新闻中心王璇工作室
一审:王璇
二审:王莹
三审:陈宏伟
编辑:王莹
网友36266
2025-08-12
👏
茹克亚·依达依
2025-08-12
👍👍👍👍
沙吾列提·沙堂
2025-08-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