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08-07 06:21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今日立秋,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24 solar terms)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标志着传统意义上的秋季的开始,其英文表达为“Beginning of Autumn”。立秋之后,暑热与寒凉交替,阴阳流转,万物由繁茂生长渐趋成熟丰盈。
“立秋”虽然字面上透出些许凉意,但此时节仍处在中伏和末伏间的“长夏”阶段,蝉声未断,暑气犹存,故有“秋老虎”之说。大家仍需注意防暑润燥。不过,“立秋”之后,每降一次雨,气温便随之下降几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谚语即源于此。
“立秋”亦是丰收的序曲,所谓“立秋十天遍地黄”,金色的秋天即将铺陈大地。作为古代重要的“四时八节”之一,立秋节,也称七月节,备受重视。周代,天子于此日率三公六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并举行祭祀少嗥、蓐收的仪式。汉代沿袭此俗。至唐代,立秋日仍行祭祀五帝之礼。宋代,立秋之日,无论男女皆佩戴楸叶以应时序,此风延续至明代。清代则有立秋日悬秤称人之俗,和立夏日所秤之数相较,以验夏日体态变化。
在此时节,民间亦流传诸多习俗,比如“晒秋”,指将玉米、辣椒等农作物拿出来晾晒,色彩斑斓、景象壮丽,既是展示丰收成果,也寄托对新一季丰收的祈愿。俗话说“立秋到,贴秋膘”,则是用吃肉的方法弥补盛夏酷暑给身体带来的“损耗”。“咬秋”、“啃秋”则是说在立秋日里吃西瓜,一个“咬”或“啃”字尽显人们“啃下酷夏,迎接秋爽”的美好祈愿。
好在时已立秋,大暑时节的那种酷热正逐渐转为午热与早晚清凉相伴,悄然拉开“诗意秋天”的序幕。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常于立秋之际感怀抒意,留下了许多吟咏自然的佳句。南宋诗人杨万里有“夜来一雨将秋至,今晚蝉声始报秋”,同是南宋诗人刘翰笔下“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勾勒出初秋意境,唐代诗人白居易描绘了“荷芰绿参差,新秋水满池”景色,明代诗人夏云英则感慨“秋风吹雨过南楼,一夜新凉是立秋”……
“时至立秋年过半,日月如梭转瞬间。”虽暑气未能尽消,然夜风已送微凉,金灿灿的收获季节正款款而来。愿你我过往的辛勤耕耘,皆能迎来沉甸甸的秋实。
微信审核 | 陈向阳
视觉设计 | 栾晓雁
视频内容 | 平悦
微信编辑 | 郭庆娜 董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