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视听8小时前
故事讲述人:周轩
新疆大学历史学院返聘教授
自治区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
我今年72岁,我的大半生都与新疆这片土地紧紧缠绕在一起。看到庆祝自治区成立70周年“新疆记忆·百幅老照片展”展出的这些老照片,我打心底里高兴——那些定格在时光里的影像,何尝不是我亲历的岁月?
“新疆记忆·百幅老照片展”展出的珍贵影像,每一张都像一把钥匙,轻轻一碰,就能打开记忆的闸门。展厅里灯光柔和,看着那些泛黄的画面,恍惚间又回到了几十年前的新疆。
这张和田缫丝厂的照片让我驻足。照片里的苏州女工正在忙碌,她们的身影让我想起玄奘在《大唐西域记》里记载的传丝公主(东国公主)传说——当年那位公主将蚕种藏在帽子里带到西域,让丝绸技艺在和田生根。后来英国探险家斯坦因从和田挖出的“传丝公主”版画,更印证了这段佳话。如今苏州女工远赴和田传艺,不正是续写着这份跨越千年的缘分吗?
克拉玛依的照片最让我动容。照片中的石油工人刚结束夜班,浑身沾满泥浆,胶鞋上还带着油田的沙砾。各民族职工围在一起交流技术,其中那位女技术员的眼神,专注得让人心头一热。这就是新中国第一代石油人啊!他们在戈壁滩上从零建起大油田,把“克拉玛依”这个名字刻进了国家的工业史。 后来我再去克拉玛依,简直认不出了。当年的泥浆池变成了清澈的人工湖,简陋的板房区建起了现代化社区。油田里的磕头机依然在转,但操作室里都是电子屏;各族职工下班后会去图书馆、音乐厅。
还有果子沟的照片,记录着1959年9月,果子沟养路段养护工人用自制的牛拉平路机在施工。如今再去,果子沟大桥像一道彩虹架在峡谷上,雪崩、泥石流再也挡不住往来的车辆。我曾写文章说“果子沟一桥飞渡,昭苏草原万马奔腾”,这哪里是一座桥的变化,分明是整个新疆的跨越啊!
70年,新疆从戈壁荒滩变成瓜果之乡,从驼铃古道变成通途万里。而一张张照片,则成为了纪录青春的刻度,见证着新疆的一步步发展,记录着新疆与祖国同频共振的每个瞬间。
来源:新疆广播电视台/丝路视听
记者:余飞 苏芹
实习生:黄家铭 石大为
一审:苏芹
二审:丁茜
三审:徐浩宇
更多《万象更新70年·我的青春在新疆》征集作品点击上方图片
编辑:余飞
福仔
2025-08-06
👍🏽
大树微醺
2025-08-06
👏
山寨菩萨
2025-08-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