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新闻客户端12小时前
□杨东(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近日,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政策落地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核心内容很明确,自2025年1月1日起,全国所有3岁以下婴幼儿家庭,每年每孩可领取3600元育儿补贴。消息一出,很多小区群和育儿群里妈妈急切地在问“什么时候能申请?怎么领?”其实,别看数字不大,但像是一块石头丢入水中,激起的波浪可能会在未来悄然改变中国家庭生育的生态。 3600元能做什么?仅是一罐好的品牌奶粉月消耗量,表面上看,对北上广深发达城市家庭而言,这笔钱可能只是育儿支出的零头。但它的象征意义远超发钱本身,这是国家首次以统一现金补贴形式,承认生孩子、养孩子,不只是小家庭的事。过去十年,政策从“单独二孩”“全面二孩”到“三孩”,始终难逃“催生”争议。这次让人眼前一亮的是第一个孩子终于被看见!打破以前试点聚焦二孩、三孩的局限,毕竟没有第一个,哪来第二第三个呢?这个突破让大家看到诚意,国家不再只盯着多生,而是从“第一个”就开始托举,让年轻人敢生、愿生。 这次的政策有两点值得点赞:一是全国一盘棋,终结20多个省份各自为政的碎片化补贴,确立国家基础标准,中央财政按比例补助东中西部,缩小区域差异,公平性大大提升;二是“向前看”,不同于过去只认新出生,2025年1月1日前出生未满3岁的婴幼儿同样受惠,很有人情味。 其实,这几年有心人都能感受到。国家支持生育政策正在悄然组合发力,育儿补贴绝非“孤军奋战”,从个税双重减负到婚育假期延长接力、从产检到学前、从婚房到托班、政策链条正在覆盖生育全周期,标志着从“号召生育”转向“支撑生育”的改变。这些政策看似分散,实则环环相扣。房贷减压,敢结婚了;婚育假延长,敢生了;个税减免+育儿补贴,养娃成本降了;托育服务跟上,后顾之忧少了。一套“生得起、养得起、育得好”的政策逐渐形成。借大家常用的一句话就是:我们在下一盘大棋,是在为人口发展作长远谋划。 生儿育女表面上看虽是家事,实则是关系国家未来的“国是”。3600元起点金额或许有限,但政策转向却意义非凡,从过去的“单点突破”和“口头号召”,转向了“系统支撑”和“真金白银的担当”。 正如一位网友的留言:“每月300元,数额不大,但这份支持的温度,不在于钱多钱少,而在于那份国家愿意和你一起托举新生命的郑重承诺。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温暖中成长,希望每一个家庭都能在支持中前行。”我想,这份承诺的重量,或许才是3600元背后最珍贵的部分。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